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游走在“时尚之都”的长衫(说香港)

丁梓懿
2017年03月18日09:5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冯锶师傅在工作中。
  王 申摄

  香港被誉为“时尚之都”,作为一个创意与潮流的集聚地,国际时装秀轮番上演,大商场的橱窗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当下流行的服装款式。然而,在这炫目的时尚背后,有一个群体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制作传统长衫的老一辈手艺人。前不久,香港中式长衫和裙褂制作技艺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名单。

  今年70多岁的冯锶本是江苏人,十几岁时便从家乡来到香港讨生活。上世纪50年代,大批江浙裁缝来到香港,冯锶便是从那时起跟着家乡的师傅在香港学习长衫制作。

  过去,香港人把男性和女性穿着的长袍统称为“长衫”。长衫在上世纪20年代首先在上海流行起来,随后迅速在香港普及,深受民众喜爱。此后,大量江浙及广东的裁缝师傅来港执业、授徒,不断优化裁缝技术,并融合东西方设计,逐渐孕育出具有港式特色的长衫风格,令长衫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盛极一时。

  “与其说是‘学师’,不如说是‘偷师’。”冯锶介绍说,当时的师傅并不会主动教授徒弟缝衣技巧,只会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活,好比拆线、缝边、修改旧衣。要想有所成,只能自己偷偷跟着学。好在冯锶为人勤奋,并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与悟性,学了几年之后,他便凭着之前打下的基础,借款开了一家小裁缝店。

  据冯锶介绍,长衫制作工具包括软尺、直尺、缝衣针、细钳、喷水壶、熨斗、浆糊刮、粉笔及裁剪刀等,制作时通常会先让客人选料,然后度身,接着由裁缝师傅裁剪尺布、熨烫、刮浆,最后缝合,一件长衫便成型了。

  与长衫同时代流行的还有裙褂。当时出嫁的新娘都会穿裙褂作为礼服,“褂”指上衣,“裙”指下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裙褂的全盛时期,几乎家家户户的女性都有一套。当时的裙褂图案以龙凤为主,由裁缝手工缝制。根据布料上的刺绣密度和图案,分为褂皇、褂后、“福、禄、寿、喜、财”五福褂等。冯锶说,当时裙褂和长衫的生意很好做,有很多阔太太、阔小姐及外国游人惠顾。他的生意后来越做越大,在香港开了两家规模不小的店。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制衣业蓬勃发展。西式服装的款式和材料五花八门,且成批生产,效率高,光凭师傅一针一线缝制、费时久的长衫难以招架这样的冲击,在随后的一二十年里步入低潮。

  当时的许多师傅眼看做不下去了,便纷纷转型,开起了工厂,只有少数人还在默默坚持手工缝制。“传统的手工美是冰冷的机器无法替代的,经典的东西不会凋谢,只会历久弥新。”冯锶说。

  不出所料,经过20多年的韬光养晦,长衫于20世纪末华丽回归。当时有不少国际时装设计师醉心于中国的传统服饰,香港设计师也促使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亮相国际舞台。加入时尚元素的长衫受到香港政、商、演艺界女性的欢迎和推广,逐渐跻身于国际时尚领域。

  近年来,除了延续传统外,新时代的长衫在裁剪、配饰、面料和款式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如今的长衫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时代气息。

  香港时装设计师林春菊说,不光是老一辈,现在许多年轻的设计师也对传统的长衫和裙褂情有独钟,大家纷纷在这些具有香港特色的传统服装上寻求创作灵感,想要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林春菊曾尝试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再生织物用于长衫制作,设计出来的作品获得不少奖项,还获邀到法、德等国参加展览,广受好评。

  时至今日,香港长衫文化已成长了近一个世纪,长衫制造业也见证了香港社会文化及历史的变迁。香港现在已有机构开设学堂专门教授长衫制作技艺,部分学校设置了让学生动手体验长衫制作的课程。香港有十几家学校依然沿用长衫作为校服款式。长衫的发展历久弥新。

  (据新华社香港电)

(责编:唐萌(实习生)、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