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重要指示为香港科技带来东风

2018年05月16日04: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习近平主席对24名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促成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的重要突破。连日来,围绕香港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发展大潮、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主题,香港媒体广泛报道,科技界热议并深入探讨,有关机构积极跟进,香江掀起科技热。

  国家经费直通香江

  为了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鼓励香港、澳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按这个规定,港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项目经费资助,实现了香港科技界近年争取的科研资金“过河”。

  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罗范椒芬表示,相关问题的解决,为香港科研人员节省了很多两地奔波的时间和精力,而让香港学者参与国家级研究项目,对研究人员是极大的鼓舞。

  据专家介绍,香港科研成绩可观,历年来获得逾百项国家科研奖,有些研发成果应用于太空探测器等国家科技大项目。2006年至今,近500名香港科研人员参与了“973计划”、“863计划”等课题研究工作。去年香港科学家共有6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其中唐本忠院士主持完成的“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荣获一等奖。

  香港科学院创院院长徐立之表示,香港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是必然的事。众所周知,香港学者的许多研究结果往往没有转化成产业,“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生态,要与内地合作,与产业界合作,尤其是与大湾区紧密合作。”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洪为民提出,香港有科技人才,也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但受自身条件限制,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比例不高,这次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正是香港科技发展的“东风”。

  青年人才备受鼓舞

  对习主席的重要指示,除了参与写信的两院院士受到激励,许多在港求学、工作的青年学者也看到新的希望。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王锡朋今年8月将赴剑桥大学继续研究,他得悉有关消息后感到十分振奋。本来,他没有计划在港发展,“有了国家科研经费直拨港澳的政策,我将来会争取在香港或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发展。”

  在港的博士后高源也认为,国家科研经费资源到香港,对年轻科研人员“确有很大吸引力”。新政策有助香港招收更多优秀人才,令香港科研水平“水涨船高”。

  在港土生土长的博士生陈启濠说,国家科研经费到香港以及一连串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举措,使他觉得未来在大湾区工作也是一个好选择。国家的相关支持,对有志从事科研的年轻学生很有帮助。

  两天来,香港各界热议“科技创新”。多名立法会议员认为,习主席对香港科研创新高度重视,香港应以此为契机,有序推进香港与内地科技合作,并积极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立法会议员、新界社团联会主席梁志祥表示,香港有很多科研人才,成就了大批科研成果,受条件制约,很多科研成果未能充分运用。他认为,国家鼓励两地科研共同发展,达至共赢,特区政府应趁此时机,在政策和措施上更有力地推进创科发展。

  立法会议员葛佩帆对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感到振奋。她认为,香港持续繁荣发展需要冲破自身狭小市场与产业单一的依赖。港人可扩阔视野,不要担心融入国家发展大潮会面临竞争。香港在国家发展中贡献国家所需、自己所长,才可发挥独特优势。

  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清晰反映了国家关心香港、欣赏香港的科技人才,香港一定要利用好“一国两制”优势,把握好机遇,与国家同进步共发展。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卢伟国认为,香港除了科研具优势之外,在专业服务、认证等方面都与国际接轨,可在科技转移、管理、融资等方面发挥角色。

  《星岛日报》社论指出,香港担负建设“国际创科中心”重任,中央的支持,有利于开阔香港创科发展天地。香港向来具有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优势,可吸引国际科研机构和人才来港工作。应善用粤港澳大湾区的条件,合作提升科研成就,位于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更应尽快落实,为两地创科人才提供高效的合作发挥空间。

  在深入的探讨中,有香港舆论也指出,香港发展创科要面对一些困难和需要补齐的短板,例如科研机构经费不足,缺少协调管理,与内地深度合作还不够等。在社会层面,香港人“揾快钱”却轻忽基础科研的心态根深蒂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改变。有香港科学家指出,科技投资巨大,可能回报期较长,令一些投资者犹豫却步,这是香港创科发展步伐不够大的原因之一。但正如《大公报》社评指出的,香港创科发展起步较迟,只要全力追赶,加上政府资源与政策配合,具有迎头赶上的能力。(记者 连锦添 陈然)

  (本报香港5月15日电) 

(责编:冯粒、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