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香港未来离不开内地  个人前途与国运相关

香港青年北上交流感触深

新华社记者  齐湘辉  王  攀
2016年08月17日08: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如果你是故宫的管理者,怎么能更好地发展旅游项目?”这是参加2016京港青年伙伴训练营的香港青年游览故宫时接到的“创业任务”。

  今年夏天,香港青年北上实习交流的身影出现在祖国内地的许多地方,他们年轻的脚步跨过珠江、跨过长江、跨过黄河,他们带着求知的渴望走进文博机构、走进创业园区、走进知名企业,他们亲身感受着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盛夏”,也热切地发现着关系自身未来前途的“热土”,更体认到个体与国家的深刻联结。

  改观:从踏上内地那一刻开始

  “你觉得香港青年是什么样子的?”

  “有点小傲气,觉得内地比较落后吧。”

  “你怎么看内地青年?”

  “性格有点闷,不爱说话,不太开放,没什么创新性。”

  2016京港青年伙伴训练营开营前,面对记者的提问,两地青年这样描述对彼此的印象。活动结束后,当记者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完全“刷新”了。

  “他们很热情、友好,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彼此尊重与欣赏,很快就能亲密无间。”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学生郝泽宇说。

  “内地同学虽然比较腼腆,但他们勤奋好学的优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把事情看得很长远,而且思考的角度非常专业。”香港青年邓蓉蓉说。

  这一训练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科技大学、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170余名青年学生,在彼此陪伴、相互学习的融洽氛围中,共同完成了为期1周的城市越野训练。

  实践:我们不是走马观花的旅游团

  “一开始我的普通话听说能力都不好,一次接听家长为孩子参加兴趣班报名的电话,说了5分钟都没弄清楚孩子的名字,真是很不好意思。”香港教育大学学生梁嘉欣说。她今年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从事文秘和儿童教育的工作。

  回顾1个多月的实习经历,梁嘉欣笑言自己的普通话有了很大提高,是“最意想不到的收获”。她在博物馆的“探索角”课堂协助教导孩子认识自然,第一次示范解剖螃蟹时虽然心慌,但还是强作镇定。她总结说:“多动几次刀就好了。”因为用心,这个香港来的“小老师”收获了一份可贵的感情,听说她要离开时,孩子们都说会很想念她。

  由文化部组织的“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已举办11届,今年共选拔来自22所高校的81名港澳在校大学生来内地,安排在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24家文博机构,进行为期5周的工作实习。

  深入的实习体验,突破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是近年来香港青年北上交流的一大新亮点。由国务院港澳办、文化部、香港中联办、中国科协等部门、机构支持的香港学生内地实习项目,提供了多样化的实习岗位,为香港青年结合自身特点深入了解国家、了解内地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方向:背靠内地才有更好的个人发展

  “我参与的项目涉及多个产业门类,不少是在香港接触不到的。”香港学生杨德龙今年参加“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划”,前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他感慨道,香港金融服务机构的客户几乎全在内地,不了解内地的经济政策和产业动向,不利于个人事业发展。

  在杨德龙看来,“背靠内地、面向世界”是香港的独特优势,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这意味着拥有多个面向的事业规划前景。“将来无论在内地、回港,还是到海外就业,内地的实习经历都很有帮助。”

  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意识到,香港的未来离不开内地的发展,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当前,内地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大批新兴行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方兴未艾,这为香港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舞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通过暑期交流实践,深入了解和认识内地,也更清楚地体认到,只有“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结合香港学生在语言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优势,未来才能在职场中取得更大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责编:刘洁妍、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