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德成按:活在当下的老当铺(看澳门)

——记澳门典当业展示馆

本报记者 苏 宁 文/图
2017年06月02日10:2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德成按外景

  这里曾经是澳门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今天是游客必到的“手信街”。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人流如织的新马路上,一座不起眼的灰色三层小楼上那“德成按”三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如果跟上了些年纪的澳门人提起“老当铺”,他们一定会想到这间当年的澳门第一当铺。

  古老行业 兴衰起伏

  典当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堪称现代金融业的鼻袓,是今日抵押银行的前身。

  根据史料记载,澳门的当铺早在清朝就已出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典当行业在澳门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爆发,香港和内地许多民众为了躲避战火来到澳门。当时物资供应短缺,百物腾贵,不少人只能去当铺抵押物件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澳门虽然没有直接被战火烧到,但战争使经济不景,社会上却盛行“嫖、赌、毒”的风气。不少人经常出入当铺抵押物品,以满足不良嗜好。

  港澳当铺招牌通常是蝙蝠咬着一个铜钱。蝙蝠象征“福”;铜钱则喻意“利”,取于人于己有福有利之意。

  港澳的典当业全盛时期可以分为“当”、“按”和“押”三种,其中以“当”的经营资金及规模最大、最雄厚,“按”则次之,“押”的资金最小。如今“当”已消失多时,虽然“押”的利息最高、周期最短,但抵押物品所得的金钱较多,因此成为赌徒或急需现款的人士经常光顾的地方。

  澳门的典当业与赌博业息息相关,大量集中在繁华而接近赌场的地区。赌场均为24小时营业,所以不少押店招牌下面都注明“通宵营业”。又因为过去赌客大都来自香港,因而一些当铺还设了“澳门押,香港取”的特别经营方式。提供此项服务的当铺,门侧会写上“港九取货”的字眼。

  时至今日,澳门街头看到的典当行,往往是赌场周边开设的“押”,其经营方式和规模与过去相比,也已发生了巨大改变。

  百年老店 前世今生

  德成按始建于100年前的1917年,坐落于繁华的新马路上,由富商高可宁、黄孔山开设。整个德成按由4栋建筑物组合而成,分别是当楼、货楼、银号以及商铺。它以富衡银号为中心,三层高的当楼建在街角,后面是高达22米状似碉楼的七层货楼,货楼和当铺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窄道,又名“冷巷”,起到防火的作用。而商铺的最大效用就是出售断当的货物。因为按当时的规矩,它不能在当铺里直接出售。

  当铺的柜台高高在上,借款者需要举起抵押品才能递进窗口,故接待员称为“朝奉”,也叫“二叔公”、掌柜。在大门与柜台间有一木板称为“遮羞板”,功效有二:一来防止路人看到有损客人颜面,二来防止歹人看到贵重物品起意作恶。柜台里有“票台”和“折货床”以进行交接手续。客人完成典当后,往往由开在旁边的侧门出去。正门进,偏门出,取走偏财运、发偏财之意。

  当时的当铺不仅是应付一时之需,而且具有现代银行保险箱的职能。有钱人家的贵重物品亦会放在这里保管,当铺则根据物件自身的价值收取适当的费用。而当铺收物并没有门槛,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有几分价值就可当几分,并不像今天的抵押只收贵重值钱的物品。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澳门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的兴起及一些新式押店的应运而生,大大地影响了旧式的典当业,许多旧式当铺相继结业,“德成按”就是其中之一。1993年,曾经是澳门最大当铺的德成按宣告结业。

  穿越历史 留下足迹

  德成按结业后一直空置,直到2000年,业主有意将其出售改建。澳门政府主动出手与业主接洽,最后商定政府出资140万澳门元进行修葺,修葺后的当楼底层和货楼作为典当业展示馆,当楼的其他层及相邻的富衡银号,则交由业主使用,现在是包含“金庸图书馆”在内的“文化会馆”之所在。

  参观者要花5澳门元买票后,才能走进这座已经“华丽转身”的老当铺。经修复翻新后的德成按完全保留了原貌,门窗雕花﹑螺旋楼梯﹑中庭采光等内部建筑风格依然。狭长的票台、货架、器具、印章、当票、账簿、旧照片等,让走进来的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纪那遥远动荡的年代。

  穿过窄窄的冷巷,踏进七层货楼,近百年的樟木货架依然完好如初,散发着淡淡的樟木香。所有的柜子和保险箱都被铁网围着,当年每一层都有专人负责打理。沿着往返曲折的木梯往上爬,放眼所见全是货架,而保险箱均在一层。阿荣说,最贵重的物件放在货楼的最下层,出于安全考虑,不论是发生火灾、水灾、盗匪等,都方便第一时间抢救出来。

  受益于官、民、商三方合作发展的创新模式,这栋原本面临拆除的老字号,如今已成为独具澳门特色的旅游景点。2004年,德成按修复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2010年,德成按被“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了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

(责编:刘洁妍、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