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生而不凡”的“回归宝宝”——记香港97一代

2017年06月12日08:45 | 来源:中新社
小字号

对一般人来说,幼时的许多情景和事情或许不会在心中留下太多深刻的记忆,但“生而不凡”的香港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大二生林芝枬却笃定地表示,自己清晰地记得很多。

对一般人来说,幼时的许多情景和事情或许不会在心中留下太多深刻的记忆,但“生而不凡”的香港岭南大学社会学系大二生林芝枬却笃定地表示,自己清晰地记得很多,“因为我的成长伴随着特区的成长”。 中新社记者 徐冬冬 摄

“因为我的成长伴随着特区的成长。”她开心地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特区正式成立。4个月后,林芝枬在五星红旗和紫荆区旗飘扬下的香港特区出生。据香港特区统计处数据显示,当年共有59250个像她一样的新生婴儿呱呱坠地,外界对他们有个亲切一致的称呼——“回归宝宝”。

对于“回归宝宝”,香港社会关爱有加,不仅有机构会去函了解其身心发展,偶尔还有不少令同辈人羡慕的福利“从天而降”。

“回归宝宝”蔡嘉钿笑说,不知回归20周年会不会有什么更大的礼包。 中新社记者 谭达明 摄

同为1997年出生的岭南大学大二生蔡嘉钿回忆,在2007年特区成立十周年时,香港的迪士尼乐园就曾给所有1997年出生的儿童送上全年的免费通行证。

“所以我们还有讨论,不知回归20周年会不会有什么更大的礼包。”蔡嘉钿笑说。

虽然与特区同年出生,但很多“回归宝宝”们其实并无机会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回归的历史性一刻。他们对于特区与国家的认识,更多是来自于父母的讲述、书本的传授以及成长的经历。

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时,中央政府向香港特区赠送了第二对大熊猫,特区政府当年4月面向全港市民征集大熊猫的名字。

当年10岁的林芝枬由此开始认识内地省份四川。她不仅为征名活动投了票,还清楚记得小学老师教大家为大熊猫做的诗——“海洋公园大熊猫,四川卧龙是我家,来到香港笑哈哈”。

次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落户香港沙田马场,特区分享作为奥运城市的荣耀,让全城掀起奥运热潮。

“那时,香港人天天都议论着北京奥运的赛事,也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对国家的归属感。”林芝枬说。

一如成长中有喜有悲,“回归宝宝”们的经历中不乏大场面的惊喜,同样也经历了一些独有的遗憾。

蔡嘉钿忆述,2003年3月及2009年5月,香港分别爆发非典疫情(SARS)和人类猪流感疫情(H1N1)。受此影响,1997年出生的香港小朋友很多都没有幼儿园和小学毕业典礼。2015年埃博拉病毒出现时,好多中学的毕业典礼也差点取消。

“大家都开玩笑,出生后还没有去过毕业典礼很可惜,希望大学毕业典礼能如期进行。”她笑说。

虽然疫情影响了毕业典礼,但救死扶伤,大爱无限,也给回归一代的年轻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1997年出生的香港大学二年级生孙乐欣表示,非典时期虽然自己还小,但通过日后的通识教育和新闻,都了解到当时医护人员的专业、香港人的团结以及内地和香港密切的防疫合作,自己非常感动。

如今,内地与香港在各方面的交流合作都冠绝以往,伴随特区成长20年、进入弱冠之年的“回归宝宝”们发展空间巨大。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香港机构开展了在内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交流实习计划,参与者中不乏特区的“同龄人”。

去年在京实习的林芝枬,港式普通话中带些京腔。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偶像鹿晗就是北京人,她喜欢鹿晗做事能给人带来正能量的感觉。而她的“90后”北京同事,却恰好非常喜欢香港歌星陈奕迅,还会在微信朋友圈发自己翻唱的粤语歌,令她感到意外和惊喜。这个暑假,她将再次启程,前往“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斯洛文尼亚进修社交媒体发展的交换课程。

同为去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实习的孙乐欣,则对首都的人文气息赞叹不已。她提及一件花了8年时间修复完整的青花瓷,并感慨如此长时间的修复过程,是珍惜国家历史的体现,因为历史对一个国家的价值真的很重要。

香港近年不断拓展作为连接内地与世界“超级联系人”的作用,香港年轻人也受惠于此,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探索不同的国家和文化。

孙乐欣说:“我觉得年轻人就是要去闯一下世界,去走属于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梦想。”(陈逸舟 邢一)

(责编:陈彦彦(实习)、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