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关心,我们亲身感受到(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人物访谈)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举世瞩目下,年届六十的董建华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20年后,董建华已是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依然在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操劳奔波。在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前夕,董建华身着笔挺的西装,欣然赴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
“最难忘的一个时刻,就是看着英国的国旗降下来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升上去了。那是一直盼望着的时刻,香港回归祖国了,我永远不会忘记。”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董建华依然感到“非常兴奋、非常感动”。
作为香港特区的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兴奋、感动之余,更体会到了“责任重大”。“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在努力工作。”
如今,香港经济竞争力有增无减,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讲起香港这20年来取得的成就,董建华充满自豪。“毫无疑问,‘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他肯定地说,回归20年来,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变,法律基本不变,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他特别指出,法治作为香港重要的核心价值依然牢固,这也是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并且坚决维护的。
董建华还注意到,回归之后,香港与内地民众间的往来、沟通越来越密切了,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能讲普通话了。“在人员交流、经济互动中,港人对国家的了解更多了,认识到国家发展很快很好。”他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依赖同美国、欧洲的贸易,而今香港越来越紧密地与内地融合,越来越多的港人到内地发展,“这是一个大的变化,而且还在持续”。
董建华指出,中央自始至终着眼大局,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从国家层面上看,香港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坚定不移地站在国家的立场;而香港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则由港人来处理,体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他认为,绝大多数港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一国两制”对于国家、对于香港的重要意义,衷心支持“一国两制”,“有了‘一国’,才有‘两制’,这也是‘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每当香港遇到困难,都有国家做后盾”
回归20年,“一国两制”的实践也为香港带来许多新变化,董建华深有体会的是:“回到祖国的怀抱,每当香港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国家做强大的后盾。”
特区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从成立之初就面临巨大考验。董建华回忆说,就在我们还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亚洲金融风暴在泰国爆发,并迅速席卷亚洲,冲击香港。此后,香港还遭遇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每一个困难时刻,国家都及时支持、帮助香港渡过难关。
董建华表示,在行政长官任期内,最困难的时候是2003年香港暴发非典疫情,“我是特区首长,每天看着死亡数字,非常难过又非常担心。那段时间大家都是非常痛苦的。”谈起当时的经历,董建华语气沉重。
在关键时刻,中央伸出了关怀之手。董建华回忆,当时中央领导问他香港有什么要求,他汇报说香港医疗物资不足。很快支援物资就送来了。“中央的关怀和照顾让我们很感动,国家的关心,我们都亲身感受到”。
董建华动情地表示,“一国两制”给香港带来了很多优势,国家给了香港很多支持,“我们要谢谢国家,谢谢内地人民,要更好地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为香港、为国家的发展做更多贡献。”
“我对香港未来很乐观”
“我对香港未来很乐观,这个乐观是有基础的。”尽管香港目前存在种种社会问题,谈到香港的将来,董建华表现出了很强的信心。
“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这是董建华常说的话,在他看来,国家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香港的发展充满机遇。董建华举例,在金融、人民币国际化、商品贸易、“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香港都有自身的优势,可以依托内地庞大的市场,配合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国家的同时寻求自身发展。
同时,他也指出,香港回归以后多次遭遇冲击,但经济依然保持繁荣发展,财政储备充足,这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他还特别提到,以梁振英为行政长官的本届香港政府的5年中,2012—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长率超过5%,在房屋、土地、扶贫、养老、科技、教育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颇有成效,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他相信,在下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带领下,香港经济社会能够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于未来,董建华还有一个愿望:希望香港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他说,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应当承担起中西文化融合的工作,“而这对世界不同民族的融合会有很大借鉴、帮助作用”。讲到这里,老人的脸上流露出期盼之情。“希望香港能够把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好,这是我,一个80岁老人的梦。”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22日 09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