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二十年】香港七八成用水来自东深供水工程
6月21日,东深供水工程工作人员展示生物硝化站净水工艺。陈育柱 摄
人民网深圳6月21日电(陈育柱)池里不断冒泡,还发出阵阵响声。这是准备输往香港的东江水在“洗澡”,时长还不能短,接近1小时。6月21日,“香江二十年,粤港共辉煌”采访团第二站实地走访东深供水工程生物硝化站和深圳水库。据悉,目前香港七八成用水来自于东深供水工程。
东深供水工程是为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提供原水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工程担负着三地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的加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据介绍,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香港的用水困难。1963年,香港遭遇严重干旱,政府租用游轮到珠江口抽取淡水,并对市民限制供水,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个小时,全港350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香港水荒引起国家极大关注,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兴建东深供水工程,缓解香港用水困难。
经过四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目前,东深供水工程设计流量100立方米每秒,设计年供水能力24.23亿立方米。工程北起东莞桥头镇,全长68公里,由4座泵站逐级把水位提升46米后,输入深圳水库,最后用输水管道送往香港。
在输入深圳水库前,东江水要经过生物硝化站净化。生物硝化站是为改善和保障东深供水水质建设的大型净水工程。工程于1998年1月5日正式开工,1998年12月28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水量400万立方米,规模为目前世界上同类工程之最。
在生物硝化站,生物处理池内设置弹性立体填料,作为天然微生物生长载体,通过鼓风曝气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氧气来源。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富集形成生物膜,水中有机物、氨氮等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被利用和降解,从而实现水质净化。
6月21日,大雨过后的深圳水库愈发美丽。陈育柱 摄
深圳水库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是向香港、深圳供水的调节水库,被亲切地称为深港两市人民的“大水缸”。水库位于深圳市罗湖区,1960年建成,1965年正式对香港供水。
为了保护水库水质,广东省政府划定深圳水库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面积7.40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51.58平方公里,保护区禁止一切污染项目建设。水库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安装隔离围网、围墙,行人不能直接接触水体。
再经3.5公里埋在地下的输水管道,东江水从深圳水库自流进入香港。目前香港用水的70-80%来自于东深供水工程,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从1965年3月1日至2016年底,工程自投产运行50多年来,实现安全优质不间断地向香港供水,累计对香港供水237亿立方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