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新:
回归后我们有底气了

![]() |
香港中环结志街,新记家禽鲜肉冻肉食品店的招牌高高挂在街口。1995年,刘松新在这里落脚,楼下开店、楼上住家,至今已经20多年。
1981年初,刘松新从广东东莞来到香港投奔父亲,便在肉品店工作,后来自己做老板,仍然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中午小睡一下,晚上打烊后,整理一天的账目,约11点上床休息。
刘松新记账是坐在直凳子上的,家里没沙发。他笑说,凳子是爸妈给的,当然要留着。而他也确实没有时间,可以瘫坐在沙发上来个内地所谓的“葛优躺”。
刘松新勤奋。他不仅在店里卖禽肉,也做转口生意。他对2014年的非法“占中”颇为不满。“那时,我每天早5点有70公斤豆苗从沙头角运到这里,5点半送机场,搭7点班机飞菲律宾。”不想,“占中”把路堵住,豆苗没赶上飞机,70公斤全烂掉。“‘占中’期间,豆苗生意都做不了,损失很大。”
刘松新切身体会,现在的特区政府比回归前好多了。“1987年,我申请批发零售鸡鸭鹅牌照,政府部门说不行,就不行了。那时的公务员不会告诉你为什么。现在不一样,他会讲你要怎么申请、哪里不行。”刘松新说,“以前公务员比我们高,现在我们和他们是平等的。”
正巧,当天早上,新记门前来了很多警察。刘松新说,原来是要封路,虽然有批下来的公文,但没事先告诉受影响的商家。“两个铺头马上走出来,和警察说,要封路可以,但要先沟通。讲定什么时候,他们好做准备。警察了解情况后,就没封了。”
刘松新说,“回归后,我们有底气了。现在有事找区议会议员,他不做事我们就不选他。水管爆了,马上来修。社区服务、公共服务,都一样。”他认为,对于民生议题,每个市民都有权表达想法和意见,“以前港英政府没有的。”
30多年经营禽肉食品,刘松新很重视食品安全。他的逻辑简单纯粹:“你自己都不吃的,卖给人家吃,违背良心。”刘松新还担任一个食品安全交流协会的主席。协会由食品相关业者组成,目前有800多位会员。刘松新为协会出钱出力,“一是从我做起,做有道德的生意。二是,也想推动业界一起合法经营。”
“我们也希望可以影响到内地企业,”他说,前几天,他们刚组了一个50人团去广东肇庆,参观当地企业,交流食品安全。
一年365天,刘松新没有闲着的时候。三个小孩都大了,他也将近60岁了,他说自己没有退休打算。在这块土地耕耘36年,刘松新由衷感叹,“我喜欢香港。香港是个好地方。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做事情,在这里生活很自由、很开心。”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01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