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应对台风?香港早有准备

2017年09月08日14:37 |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小字号

8月下旬,台风“天鸽”、“帕卡”接踵而至,席卷我国南粤大地,对珠港澳地区造成重创。9月初,热带风暴“玛娃”登陆,造成东南沿海多地暴雨。当不少地区还在紧急救灾,而同样直面台风的香港已经恢复了这个城市应有的繁华和忙碌。

关于如何应对台风这个问题,备受台风“青睐”的香港似乎已身经百战,早有准备。

提早预警 精密布防

“天鸽”呼啸而过,大树连根拔起倒在路边,铁护栏破损折断,路灯罩全部掉落,玻璃碎片满地都是,灌木丛七歪八倒耷拉着脑袋,居民楼的墙上还留着海水浸泡过的痕迹。但大澳的街道上仿佛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居民忙上忙下打理着店面,行人慢慢走着,有的时不时拿着手机对着这些“断壁残垣”拍照,有的指着倒下的大树心有余悸地跟旁人交谈,细说着台风来临的情形。

“天鸽”来临当日,10号台风信号悬挂约5小时,香港大澳地区由于暴雨和海水倒灌出现了严重水浸,部分地方甚至水深及腰。

雷霆之势,在天文台发出台风警告和水浸警告后,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和消防员迅速出动,挨家挨户敲门,劝说当地居民暂时疏散。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处启动了设于大澳乡事委员会办事处的紧急事故协调中心,并设立了临时庇护中心予有需要的居民暂时使用。不少大澳居民也早已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防灾准备,将贵重物品移到高处,给电器和家具做好防水措施。纵使台风肆虐,一切救援安置行动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常言道,有备无患,香港在应对自然灾害上,早已有了既定的《天灾应变计划》。按照规定,倘若八号或以上强风信号发出,天文台会提前两小时通过自身以及新闻处的平台通知市民,居民区等公共场所也会悬挂起醒目的警告标志。充足的预警时间,让市民能够提早做好预防措施,并安排好工作或出行时间,不至于因为台风的突然降临而措手不及。

在接到台风警告后,社会福利署、物流服务署、运输署、教育局、民政事务总署、民众安全服务队等相关部门会按照计划,各司其职开展紧急救援、道路清理、管道疏通、交通协调及灾民安置等应急工作。合理的资源调配,保证了整个香港在台风来临时井然有序,并且在警报解除后迅速恢复正常秩序。

居安思危 众志成城

“帕卡”袭港期间,一对来自内地的男女在当天登山游玩时滑落山崖被困,以致香港消防人员在八号风球下上演了一出“百人大营救”。而导致这次危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二人没有认识到台风的危险,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常识。

在香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几乎每个公民都了解八号风球、黑雨警告、水浸警告等气象信号的含义,以及具备预防及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香港公众对台风等灾害的高度意识,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的危机教育。

极易遭受风暴袭击的香港曾于1906年的一场台风,造成近两万人死亡,上千栋房屋受损。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后,香港更是将应对自然灾害的危机教育作为公众宣传的头等大事——在中小学普及相关知识,将预警信号的基本含义和机制写进中小学课本;在企业宣传相关法则,将应对自然灾害的安排写进雇员劳动合同;在社区开展培训和演习,提高民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及应对。此外,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还编制《趋吉避凶建议手册》,为香港市民应对各种灾害提供可行的建议。

除了强大的危机意识,香港人在面对危险时互帮互助的精神,也从公众心理上降低了台风的威力。“天鸽”过境时,有香港知名演员周润发在狂风中搬走横亘在道路上的树枝,也有普通市民薪火相传,在灾后自发前往离岛灾区清理因海水倒灌带来的垃圾,更有义工奔走于港澳之间,为受灾严重的澳门运送物资,借由一艘艘渡轮将爱心摆渡……

经历过多次台风的“青睐”和暴雨的“洗礼”,香港从累累的伤痕中站起来,不断汲取经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团结协作,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见微知著,一场台风考验的是从人心到机制的应对,更让人们感受到,在这里,你的生活从细节到大局都将得到最大的保障。(实习生王安然)

(责编:赵嘉伟(实习生)、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