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国家大局 开创香港未来——香港各界积极对接“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务业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香港各界积极谋划对接“十四五”规划,让香港未来发展蓝图越来越清晰。
传统优势的新机遇
7月15日,香港金管局宣布将与香港证监会成立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中心,并组建专门团队评估在香港发展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为国家绿色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融资支持。“国家加大绿色项目投入,这将为香港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说。
“我们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及金融和专业服务优势,把香港建成大湾区内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枢纽。”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表示,该局已与香港金融监管机构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研究如何配合国家的经济及金融发展和国际投资者的需求,以制订发展蓝图目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保全安排’增加了香港作为仲裁地的吸引力,并有助于吸引具有国际声誉的仲裁机构来港设立争议解决机构以及在港管理仲裁案件。”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在内地与香港法院就仲裁程序保全措施安排相关研讨会上表示,自“保全安排”于2019年10月1日生效以来,共6所香港机构及办事处被确认为符合资格的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及常设办事处,香港的仲裁机构已协助处理47宗向内地法院提出的保全措施申请。
“‘保全安排’凸显了内地与香港紧密的司法合作关系。”郑若骅说,今年7月以来香港律政司已与内地有关部门签订了4份法律合作文件,并正在寻求推动更多合作。她表示,国家近年高度重视仲裁法律制度建设,希望香港法律界能珍惜国家和时代给予的机会,进一步巩固香港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的地位,为国家繁荣作出贡献。
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科研实力雄厚而成果转化少,是香港创科发展的一大痛点,“创新香港研发平台”的建立成为香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尝试。香港大学首席创新官何亦武透露,港大目前已通过平台获批40亿港元研发资助,与过往直接拨款资助科研项目的做法不同,该平台要求研发机构成立公司并列明科技应用与商品化计划。目前,港大正准备在9家子公司下成立逾30家企业并推出相关产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我们的‘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已经成功吸引了一批来自海内外的世界级科研机构落户。首批25间研发中心已完成实验室装修工程,并正陆续启动,其余两间研发中心亦会于今年年底陆续启动。”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近日介绍,经过多年努力,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活力的初创企业生态,香港初创企业数目6年间增长3倍。
薛永恒表示,“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更首次将深港河套地区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充分反映了中央对香港创科的重视。“我们也正全力发展位处落马洲河套地区的科技园,明年初首批土地完成平整后随即展开工程,预计第一批次8座楼宇于2024年开始分阶段落成。”
在不久前举办的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峰论坛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透露,她自2006年担任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以来,就一直积极推动香港的文化事业,并成功建言将“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正从建立世界级的文化设施、致力与海外著名文化机构建立紧密关系、持续推动香港与内地文化交流、善用科技和培养人才等方面落实规划要求。
就业生活的新空间
乘着“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越来越多香港同胞在祖国内地拓展了就业生活的空间。
8月5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等37位港籍医生获得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正高级职称证书。这是深圳市首次为在当地工作的港籍医生直接认定颁发正高级职称证书,也是深圳市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重要探索。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化融合发展,大湾区跨境医疗服务合作在不断加强。前不久,怀孕28周的杨女士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了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注射,成为“港澳药械通”首个获批药物的第一位受益者。这标志着“港澳药械通”政策正式落地。
近年来,中央不断完善惠港利民政策措施,健全香港与内地在各领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的各种机制。据统计,2019年2月至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陆续出台涵盖就业创业、财税支持、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共计231部涉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
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启动多项鼓励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就业的计划,受到广泛欢迎。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20日 1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