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大湾区频道

沪港协同擘画金融发展新蓝图

本报记者 王 平
2025年07月01日10: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22
小字号

  图为香港的建筑群。
  新华社记者 朱 炜摄

  近日,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前,一场发布会先在会场举行,发布沪港合作的重磅消息:上海和香港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国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又一次加紧了合作的脚步。

  “《行动方案》的签署,进一步明确了沪港合作的方向。为两地多层次、多领域的金融合作注入了新的、更丰富的内容。”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行动方案》发布仪式时说。

  

  合作共赢

  作为中国两大金融引擎,上海和香港在国家金融发展大局中有着天然的合作基因。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张为忠的话说,上海是改革开放的“窗口”,香港是连接全球的“超级联系人”,双方优势互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则表示,“上交所与港交所的关系是错位发展、互补共赢的。”

  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自2014年沪港通启动揭开序幕。此后,沪港金融合作不断交出双赢成绩单。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方星海在论坛上说,如果没有沪港通、深港通的推出,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3万亿元。

  “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新机制,让沪港联动日益紧密。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举了个最新的例子——近期香港特区政府发行20年期、30年期的人民币债券,其中相当一部分债券买家是“南向通”的机构投资者,债券总需求规模跟最初的售卖规模相比,增加了3到4倍。

  张为忠说,沪港因优势互补而拥有坚实合作基础。沪港通启动以来,沪港两地共同处理全球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达到了78%。通过上海和香港的监管标准互认,监管框架和沙盒的使用,金融创新产品的审批效率提高了1倍。

  拼船出海

  沪港此次签署的《行动方案》,聚焦推进沪港两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上海与香港离岸金融的战略互补等六方面,共38条举措。其中,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新举措,得到业界高度关注。

  香港一直是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超级联系人”。近年来,内地大型企业通过赴港上市“走出去”成为新的热潮。不久前,内地科技企业宁德时代赴港上市,成为港股近年来发行规模最大的IPO项目。而港交所今年以来新股集资额融资规模跃居全球首位,与内地龙头企业纷纷赴港上市紧密相关。

  《行动方案》签署后,香港将拥有更多途径和工具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新举措将更高效地连接起沪港两地的金融机构、支付网络以及资金管理体系。如支持上海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鼓励沪港两地银行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便利跨境电商平台及海外仓运营企业等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或香港开立非居民账户,支持更多上海企业在港成立财资中心、鼓励更多香港企业在沪设立辐射全国的财资中心等,支持内地企业出海。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门越开越大。”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以资本市场为例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2014年开创了沪港通,2019年开创了沪伦通,一面“请进来”、一面“走出去”。在这样的大逻辑下,“合作会使得我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互赋能

  除了“拼船出海”,沪港金融合作还有更远大的目标。下一步,沪港两地将以签署《行动方案》为新起点,联手推动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相互赋能,共同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沪港如何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成为2025陆家嘴论坛的热点议题。中外嘉宾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沪港两地金融优势,进一步在金融产品创新、市场互联互通、金融科技协作、跨境监管协同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协作,进一步增强两地服务中国经济发展、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能力”深入交流,建言献策。

  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说,沪港应加深监管方面的合作,制定解决方案,推动更大规模政策改革,支持金融工具创新,同时在世界级人才的培养和交流上加强合作,确保两个中心都处于全球金融领导力的前沿。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表示,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沪港金融合作的发力点。沪港在ESG领域的合作要着手制定统一标准,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深化监管和市场经验交流,共同打造绿色金融的孵化和培训平台。

  当上海的“在岸实力”与香港的“离岸优势”深度融合,便可共同书写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如陈茂波所说,沪港强强联手,将发挥更大的联动和协同效益,为国家的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也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

(责编:刘洁妍、崔译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