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刚过而立之年,却已经独资拥有设计公司多年;她初出茅庐,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有幸为香港马术比赛设计制服;她是在贫困中成长的香港新移民,经过不懈的努力,被评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她就是香港著名设计师余婳。
“我喜欢简约而优雅的艺术风格,同时融合传统的中国元素。”谈到自己喜爱的艺术,余婳的眼神散发着熠熠光彩。余婳的梦想就是这辈子能够继续自由地创作艺术。“理想是我人生奋斗的方向和动力。没有理想,生命就没有意义。”凭着坚毅不拔的意志和追求梦想的执着,余婳创造了不凡的人生。
20多年前,8岁的余婳随母亲落脚香港这片土地。车水马龙的大街,耸入云霄的楼宇,来来往往的人群说着她听不懂的语言,这一切对刚刚从云南来的余婳来说犹如身处异国。
苦学粤语 摆脱“聋哑人”身份
回顾刚到香港的那段日子,余婳笑称自己就是个聋哑人。到商店买东西时,因为语言不通,她便用手指着商品向老板示意,然后掏出钱让老板自己拿。由于文化的差异,余婳初进香港中学时也付了很大的努力去适应。她说,在香港的中学写简体字是错误的,而她在中文科考试中用简体字作答结果考试不合格。上课时,老师让同学轮流读课文,而余婳因为不会用粤语朗读,只能尴尬地站着。
虽然适应过程是艰辛的,但善良热情的香港同学却纷纷向余婳伸出了友谊之手,即使语言不通也让她倍感温暖。课间休息时同学常常主动走到余婳身边同她聊天。“我们相互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只好用画画的方式交流。”余婳形容当时是“鸡同鸭讲”,直到过了一个月之后才恍然明白那时同学是在问她名字。这段有趣的经历至今仍让余婳十分难忘。
不识粤语给余婳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年少的余婳却并没有消极抱怨。“抗拒现实没有意义,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到努力改善自己呢?”余婳很快投入到粤语的学习中。为了学好这门语言,她每天坚持看粤语电视节目,苦学3个月后才能与同学老师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最令余婳感动的是,就算是身邊的陌生人,也给予她鼓励和帮助。有一次余婳搭乘小巴到站时,那名热心的司机竟然不厌其烦地教她发音,直到余婳说对了地名才“允许”她下车。
如今,余婳已经能说一口地道的粤语,谈吐间展现出自信。这一份豁达自信不仅是她如今所拥有的成功和头衔所赐予的;年少时期不同常人的艰苦历程让余婳有了更多对生活的沉淀和感悟。“生活就是经历。人的一辈子中就算有不好的经历也是经历,比没有经历好多了。” 或许是受艺术审美的培养,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无论是单亲家庭的背景,还是居无定所的漂泊,亦或是申请综援的无奈,余婳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优雅人生的智慧。
尽显才能 展现艺术家风采
从小就展现出了极强的艺术天赋,小学一年级时,她的素描曾入选奈良的中日友好画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香港马术赛的制服设计,更是给年轻的余婳带来了宝贵的机遇,也成为她设计师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余婳决心做出一套既能表达马术精神又可以表达香港特色的时尚马术服装。在随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高效地完成奥运马术预赛大会工作人员制服以及获奬头马穿着的马袍设计。“看着赢得冠军的那匹马穿着我设计的衣服,心里真的很满足。”在余婳心里,马术服装设计不仅是对她努力工作的肯定,更是给她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石。
即使作为一名设计师,余婳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半个艺术家。“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不需要去迎合他人的口味。”这也是余婳选择创业成立公司的原因。在她看来,设计师的创作需要考虑顾客的需求,而这种带着目的去创作的方式难免会有局限性,更何况设计师最终还是被笼罩在品牌的光环之下,这对余婳来说并不能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我自己设计的作品,过了十几二十年后看,它还是我设计的。”
余婳现在已经事业有成,也变成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了!回想起多年在异地的奋斗,她还是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她遇到的每一个香港人都曾帮助她努力融入香港,使她能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而奋斗。历经生活的酸甜苦辣,余婳凭着一份永不言弃、追求梦想的决心成就了不凡的事业。正如余婳所追求的艺术审美,这位“80后”香港设计师以一颗欣赏的心创造传奇、活出优雅人生,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她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忱,向更多的来港新移民述说美丽的香江带给她的汩汩暖流。(记者曹海扬 实习生 计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