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港澳

“全宿共膳”为学生在港营造第二个“家”

【查看原图】
学生共膳(摄影:卢晓川)
学生共膳(摄影:卢晓川)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2014年09月23日15:52

    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新生挑选书院时,新成立的善衡书院、晨兴书院炙手可热,善衡书院录取时的淘汰率甚至高达80%。这两家新成立的书院,为何会受到学生的狂热追捧呢?记者日前走访了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发现其实施的“全宿共膳”政策是其吸引学生的秘密武器。

    “全宿共膳”,就是要求书院600余名学生在学期间提供全期住宿,并参加每星期三晚的“共膳”活动。其实,住学校宿舍,对于内地学生来说非常常见,但对香港学生却是一件“难得”的事情。由于香港高校学生数量众多,宿位供不应求,香港大学生需要通过每年竞争,才能获得宿位。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四所老牌书院的本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平均只有一年时间可以住校。然而善衡书院、晨兴书院自2011年起,首创“全宿共膳”,为学生营造一种“家”的温暖。

    “全宿共膳”拓展人脉 加深友谊

    “全宿共膳”的理念自古有之,中国一千多年前就曾出现私人书院,为学生提供食宿。800多年前,英国剑桥、牛津下设的书院,也曾为师生提供集体食宿。在考察了中国和欧美的书院制之后,善衡书院院长辛世文将“全宿共膳”的理念落实到实践,安排每周周二、周三、周四,3日师生共膳。

    辛院长介绍,善衡书院要求学生下课后回书院一起吃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共聚的平台,拓展其人脉,同时培养“家”的氛围与凝聚力。学生除了一起吃饭之外,还有机会聆听大师演讲,欣赏文艺演出。书院每学期举办三次“高桌晚宴”,会邀请各界精英参与,和学生分享人生感悟。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前香港港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前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都曾担任过“高桌晚宴”的演讲嘉宾,和学生交流。

    辛院长的夫人在退休后协助院长,义务为学生服务。她指出,现在大学动辄几万人,分科很精细,学生下课后的交集很少。而“共膳”让学生可以和朋友围在一起吃四年饭,这期间积累下的友谊却可以受益终身。善衡书院环球商业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吴靖文对此也有同感。她说,平时只能接触到同科学生,回到书院参加“共膳”才可以接触到不同专业的朋友。同时,平时大家都很忙很难约,通过参加“共膳”,约朋友聊天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营造家的氛围 带给留学生归属感

    善衡书院提倡“家”的精神,这个核心价值和“全宿共膳”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辛世文院长说:“和老师同学住在一起,到固定时间一起回来吃饭、聊天,不是和家一样吗?我们书院比较小,六百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像一个六百人的小家庭。”

    这种“家”的归属感,常常牵引着校友的心。毕业于善衡书院的黄翠姮,今年再次入读中大攻读第二个学位。她再次选择成为善衡书院学生,部分原因也是挂念之前的室友,想继续“同居”生活。

    同时,“全宿共膳”也有利于海外或者内地来的留学生更好得融入集体,增强归属感。一般情况下,内地学生或海外留学生进入数千人的大书院,除了每日上课之外,只有通过参加活动才能结识香港本地的朋友。然而,进入实行“全宿共膳”政策的书院后,留学生日常接触香港本地学生的机会增多,学习生活上碰到的问题也更容易找到老师同学,交流咨询。除了日常的“师生共膳”和每学期三次的“高桌晚宴”,每月一次的“文化聚餐”也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孙悟空借扇”粤剧表演是最善衡书院本年度最受海外留学生欢迎的节目。

    “全宿共膳”需要人力物力投入 推广不易

    “全宿共膳”制度为学生带来诸多便利,能否在香港其他大专院校广泛推行呢?辛院长笑称,“全宿共膳”是个惠及学生的好制度,但是想要广泛推行,却一点都不容易,需要人力、物力、心力、财力的大量投入。

    六百余名学生全期住宿,书院给每10名学生配备一名宿舍导师。60余位宿舍导师都是由书院的研究生等义务担任,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时,书院建有香港中文大学最大的食堂,为了保证菜品物美价廉,不收取承办商租金。此外,为了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书院会定期发放问卷,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菜品,再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菜式。书院还为素食主义者提供素菜席,为穆斯林学生量身定做菜式……这一系列人性化的安排都需要心力的投入。

    提出设想容易,把设想落实完善,达到预期的效果却很难。辛院长指出,自己多年从事科研工作,培育了一项项科研成果。而兴办书院,通过“全宿共膳”为学生打造第二个“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却比科研更不容易,也有更深远的社会效益。(卢晓川、郭晓桐)

分享到:
(责编:刘洁妍、郑青亭)

图集精选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