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帽山搜救:极端天气救援 理性预估才可有备无患

近日,香港大批市民不顾严寒登高赏霜,被困山头,最终只得出动消防及医疗队上山救助。虽然“冬日赏霜”听来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但市民冒风行动、不顾安危的做法不仅乐极生悲,也加重了救援部门的工作负担。幸得相关政府部门救援得当,令被困山头的近百人及时得到救治。
1月23日以来,香港气温骤降至10度以下,天气进入“速冻”模式,部分高地更出现冻雨结冰的现象。香港最高的大帽山草地温度一度跌破冰点,令草地附着霜花,植物也被冰衣紧裹。多个天文气象站更预测香港或会降雪,令久居亚热带的香港市民在措手不及的同时,更对多年不遇的“结冰”“霜降”兴奋不已。呼朋唤友之下,整个大帽山聚集数百人,上山车道一度堵塞超过3小时。不少市民进退失据,80多人硬是被冻出了低温症,只得报警求救。行动中,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共派出300多名消防、救护及特种救援部队人员上山施救,并分发56双雪爪鞋以应对路面冰霜。碍于山路已在冰霜覆盖下演变为“溜冰场”,救援人员只能将车辆停在山脚,步行2至3公里才能登山。面对复杂的天气情况,不少救援人员因路滑跌倒仍坚持救助,让香港市民看到消防人员的伟大。
冰霜天气在香港难得一见,市民大感新奇本无可厚非,但若临行前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或明知观景区有安全风险仍执意前往,就太过“任性”——不仅视自身安全于不顾,更连累他人冒险相救。事件中,也曾出现个别市民行为偏激,不满警方“封山”因而责骂救援人员“限制人身自由”,声言“我有危险我乐意”、“你救人是你的职责”,行为举止丝毫不顾他人安危,毫无社会责任感。诚然,人民公仆理应急市民所需,为民服务,但不应是个别人滥用公民权利、虚耗政府人力的依恃。港剧里,小市民常说“不要浪费纳税人的钱”,政府部门的救援需在“天灾”出现时展现价值,而非一次次浪费在本可避免的“人祸”事件中。若人人都能在群体行动中多些谨慎、多担责任,理性配合行政与执法,那么政府会更合理地使用“纳税人的钱”,社会上也会少些突发与悲剧。
此次大帽山救援,不仅让市民汲取教训,同时也让政府部门重新审视现有的搜救机制。面对59年一遇的特殊天气,政府消防处或许对极端天气预估不足,现阶段的搜救训练未够严酷,令此次搜救险象环生。不过,在救援行动结束的当天下午,相关部门举行跨部门记者会总结救援行动,并介绍各部门的协调效率、讨论改善跨部门搜救机制。无论是相关部门的搜救表现,还是事后检讨,从中彰显出的是政府部门真诚的服务力及高效的行动力。毕竟,机制的功用如何还需真刀真枪来检验,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相关部门还需“吃一堑长一智”,充分预估极端天气下的各种救援需要,提升救援装备,做到有条不紊、有备无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