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来WE+,邂逅一场“办公室奇遇”

2016年04月28日10:21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来WE+,邂逅一场“办公室奇遇”

  这里是北京798艺术区,也是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分园。步入写字楼,电梯门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在”咖啡馆,接着是画廊,然后才看到隐藏在画廊里一个个分隔的办公区域。

  “欢迎来到WE+联合办公空间。”一身休闲打扮的何善恒对记者说。这个来自香港的80后青年是WE+联合办公空间联合创始人,带领团队管理着8个联合办公空间,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总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1600个工位,入驻企业总市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位于北京酒仙桥798艺术区的项目是他创业的起点,占据了办公楼2楼整整一层,约3500平方米的地方入驻了18个企业。这里既有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大奖的设计公司,也有华北地区最大的3D打印体验区,还有测试手机安全性能的科技公司,创业者与上市公司在这一平台融洽共处。

  “在这里,你可以单独租一张桌子,也可以根据团队规模和租期灵活租赁。在开放的办公空间,你能遇见许多和你一样追逐梦想的创业团队,分享信息和想法,拓展商业圈。”何善恒说。

  2007年,在美国求学、生活多年的何善恒被一则对中国内地的报道吸引,决定来北京发展。这个从小到大除深圳外未涉足任何一个内地城市的香港青年,认为自己视野太过狭窄。于是,他毅然从美国硅谷来到内地,先是在清华大学学习语言,之后又辗转东北、北京从事房地产业。

  在北方多年,当初一句普通话不会说的何善恒,现在一开口滔滔不绝,口音还略带京腔。2013年,他开始创业,在798艺术区开了一间名为“Workjam”的画廊,但是经营很困难。于是他开始尝试新概念,将画廊变成了办公空间。这就是WE+的雏形。

  “我是三代二房东,租赁这事早就融进了血里。”何善恒笑说,在他很小的时候,父辈以集装箱的形式为一些公司提供办公场地,“从小耳濡目染,我进入联合办公顺理成章”。

  没想到公司起步正赶上了联合办公、分享经济的风口,很快吸引了资金注入。2015年5月,中国柯罗尼新扬子基金与上实发展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帷迦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联合办公众创空间项目——“WE+”。有了资本的注入,WE+在短短时间发展迅速,全国遍地开花。

  何善恒解释说,“WE+联合办公空间”这个概念里,“W”代表Work(工作)、“E”代表Efficiency(效率)、“+”代表无限可能和永无止境,“希望打造最温暖最有信任的社区,打破传统办公空间冷冰冰的格子间”。

  “每个空间都有鲜明的标签。像创业时第一个空间特色是画廊,WE+上海新天地的项目打造了彩虹空间。不过所有的WE+也有共同点,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咖啡厅、书。既有热闹的融合,也有安静的布局。”何善恒说。

  在何善恒看来,WE+的联合办公以灵活的方式解决了企业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为创业者大幅度控制了办公成本,还可以与不同的人分享空间、分享资源、分享信息。

  “一般而言,人的时间有三分之一用于工作,为什么不在一个温暖的办公环境度过呢?”何善恒说,我们强调共享和创新,将工作、生活和社交三者联系在一起,通过温暖、有信任的空间链接每一个人,让工作与生活、人际交往、商业沟通更加和谐,这样在WE+每个人都会有种与亲人在一起的舒适感。

  何善恒说,入驻WE+的唯一门槛是要跟别人分享。WE+每周都推出丰富的空间活动,用开放的交流环境搭建活跃的社区氛围,满足空间团队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公司业务的发展。他们还为用户开发了移动端的app,打造更大范围、功能更多样的线上社群。

  能否迅速适应市场,决定了创业者能走多远。近年联合办公空间在中国内地蔓延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从运营模式上看,大多数是以低价租赁闲置物业,经改造后对外招租,收取租金差价,并为入驻创业团队提供运营管理、增值服务、空间服务等。

  何善恒说,面对激烈的竞争,他时时都有危机感。未来发展的关键还要建立自己的生态圈,包括产品、服务、投资、管理等方面,这样让入驻公司和联合办公空间都能够取得良性发展,这将是未来WE+的经营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

  “下一步,我们除在全国布局30到40个办公空间外,还将拓展至海外,香港、新加坡、硅谷都要有我们的WE+,未来三年预计形成超过10万人的线上平台。”何善恒说。(记者 齐湘辉)

(责编:王楠(实习)、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