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台湾唐奖揭晓

中华文化不可或缺(海峡连线)

本报记者 王 尧 吴储岐
2016年07月07日03:4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王尧(台北):6月18日至21日,台湾唐奖教育基金会连续4天公布唐奖第二届得奖人名单。2012年12月,台湾企业家尹衍梁宣布捐资30亿元新台币成立“唐奖教育基金会”,设立“唐奖”,分设永续发展、生技医药、汉学及法治四大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委托台湾“中研院”办理提名评选,各奖项奖金为5000万元新台币,旨在不分种族与国籍,遴选出对世界具有创新实质贡献及影响力的成就者。唐奖分4天揭晓得奖名单,“复刻”了诺贝尔奖的揭晓方式,再加上“深具国际水准”的奖金数字,主办方的“企图心”一望可知。

  吴储岐(北京):很多人可能对唐奖不熟悉,不过提到光华奖学金,大陆学子应该如雷贯耳。今年65岁的台湾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多年一直资助大陆和台湾的教育事业。1989年,他成立了光华教育基金会。过去27年来,光华基金会在30多所大陆高校建立了院系和奖学金,大约有15万中国学生获得过光华奖学金。

  王尧:是的。据唐奖教育基金会执行长陈振川介绍,尹先生希望效法诺贝尔奖创立一个跨越国籍和种族的国际大奖,但与诺贝尔奖不一样,他没有给这个奖冠上自己的姓名,而命名为“唐奖”。他认为盛唐之世是中国历史上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巅峰时期,那时中华民族对世界展现的坚定自信、兼容并包的胸襟与气度,就是唐奖所要发扬的理念。

  吴储岐:根据台湾媒体报道,这一届的唐奖生技医药奖授予美籍华裔科学家张锋、法国科学家伊曼纽·夏彭提耶、美国科学家珍妮弗·道纳3人,以表彰他们在基因编辑技术上的贡献。有科学家认为这一技术的成就迟早可以得到诺贝尔奖。

  王尧:是的。长久以来,科学家梦想有朝一日可以精准有效地修正特定基因,并且“编辑”剔除有缺陷的基因。唐奖评选委员会认为,感谢今年唐奖生技医药奖得主们,“有朝一日”便是“今日”,此3人的成就与贡献,将造福全体人类健康与社会福祉。35岁的张锋出生于大陆,11岁移居美国,是一位美籍华裔生物工程学家,致力于开发工具来研究神经科学与人类疾病,目前任职麻省理工学院。有趣的是,由于率先取得相关专利,张锋与另一组人道纳、夏彭提耶的专利战正打得火热,但唐奖选择同时肯定3人的贡献,将邀请他们同时来台受奖。

  吴储岐:唐奖四个奖项中,最受华人关注的应是汉学奖。此次汉学奖得主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狄百瑞。看主办方的介绍,他曾兼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和东方语文系主任,是西方儒学的开创性人物,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编写了近30册书,其中多部具有突破性的贡献,被主办方称为一代汉学巨擘。

  王尧: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暨比较文学系讲座教授王德威在汉学奖揭晓现场介绍,狄百瑞教授近年来专注于中西文明的比较与互补研究,认为亚洲各国有各自源远流长的传统,不会走上西方所希望的道路。上个世纪60年代,他出版的《中国传统由来》一书,将中国文明基本的图像完整呈现在英语世界的读者面前,影响了无数学生与学者。不过,当天现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不是这位圈内大名鼎鼎的“巨擘”,而是台湾的“去中国化”现象。媒体请嘉宾针对西方学者在致力推广儒学、台湾却有人企图在文化领域“去中国化”作出评论。对此,王德威指出,台湾陷入“去中留中”的命名游戏,不断自我混乱。这样的历史情境有其内在的复杂与矛盾因素,而指出这个事实正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义务。台“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黄进兴认为,中华文化是台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中”情绪通常存在于政治层面,中华文化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扎根,难以想象硬要排除,希望年轻人不要受政治因素的操弄。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07日 19 版)

(责编:王吉全、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