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新北京人”:幸遇内地创业“风口”(香港青年内地创业系列之四)

本报记者  张  盼
2016年07月08日07:2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曹肇棆
  (资料图片)

  “CBD迷你仓”从选仓到开锁的全部流程都在手机上完成,只需关注微信服务号即可。
  (资料图片)

  剑桥大学的纪念衫,一丝不乱的大背头,多年的英伦留学经历,让香港“80后”曹肇棆乍看有种英国绅士的派头。没过多久,画风突变。他不但开始引用曾国藩名言,还不时抛出网络段子,京腔隐约,笑声豪爽,俨然是位北京侃爷。

  “以前的报道中经常强调我‘香港青年’的身份,其实我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新北京人’。”曹肇棆说,我来北京都8年了,感觉早就成了这儿的一份子。在创业方面,我不是想着把国外的技术搬过来做些什么,而是使用国内技术,做中国式的创新。

  将闲置资源变仓储空间

  周末的三里屯人流熙攘。进入位于繁华心脏的写字楼,随电梯下行,在偌大的地下停车场一角,记者找到了曹肇棆的迷你仓。仓门并不显眼,四周空无一人。

  “CBD迷你仓”创始人曹肇棆很快开车抵达,拿出手机,进入迷你仓微信服务号,轻点屏幕上的开锁键,仓门顺利打开。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蓝白相间的铁皮仓一径铺开。“说起仓库,你可能会认为是跟物流有关、面积很大。但迷你仓在国外属于自助仓储行业,针对私人或团体存储需要,通过将少则100平方米左右,多则上千平方米的封闭空间,改装分隔为若干小仓室或储物柜,供客户存放家中或企业暂时不用的物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

  “这里原本是一间废弃很久的库房”,曹肇棆边说边用手机展示之前徒有四壁的库房图片。他说,北京许多大楼类似的地下库房闲置待用,很多小区的自行车库也没能有效利用,这些都是迷你仓能派上用场的地方。迷你仓充分利用城市闲置资源,并将其变为优质仓储空间。

  有趣的是,仓体还能随时变形,通过手动增加或移除隔板,轻松实现“瘦身”或扩容。“如果有需要的话,仓室左右之间的隔板都可以拆掉,几间仓室就能打通。”曹肇棆说。

  在手机上完成全部流程

  除了严密的防盗系统、控温控湿等行业标配,“CBD迷你仓”从选仓、支付、自助存取到自己开锁或异地授权,全部流程都在手机上完成,只需关注微信服务号“CBD迷你仓”便可实现。

  “租用迷你仓的人,除了自己开锁,还可以随时授权他人代为开仓”,曹肇棆在微信上输入记者的手机号,记者随即收到授权链接及验证码。通过操作确认,迷你仓的外间大门和授权人租用的对应仓门,同时向记者打开。

  曹肇棆说,这些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实现全程便捷操作。2014年,他在北京国贸出资创办的首个迷你仓还是走传统路线,像美国迷你仓行业老大那样,使用普通挂锁并由专人看管。

  在实际运营中,曹肇棆发现自助仓储属于低频行为,用户因此遗失门禁卡或仓门钥匙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事后剪锁或补发门禁卡,又费时费力。曹肇棆便考虑优化流程并引入无人化技术,并于2015年在北京十里河推出全球首创的智能CBD迷你仓。“用户只需3分钟就能在线上完成整个开仓流程,而不是过去的30分钟。”

  据曹肇棆介绍,“CBD迷你仓”在京已拥有超过10处网点,面积有大有小,业务覆盖在北京处于领先。

  遇见叠加的创业“风口”

  曹肇棆说,我曾在《福布斯》杂志上读到分析亚洲自助仓储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文章,其中认为运用水平还处在“石器时代”。“既然中国在科技领域拥有那么强的基础,能否通过应用现有的本土技术创造相对创新甚至是全球首创的产品呢?”

  今年5月,“CBD迷你仓”作为内地唯一受邀代表参加亚太迷你仓商会的行业峰会。基于微信的中国式迷你仓创新,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不少同行可能更多把资源投放在拓展网点,我却更看重产品研发,用‘互联网+’来提升用户体验。”

  早在2007年,曹肇棆便在香港看到迷你仓广告并跃跃欲试,无奈当地已有巨头崛起。2012年北京出现首个迷你仓,2年后曹肇棆终于进军该行业。较之香港的遍地开花,迷你仓在内地虽尚未被人熟知,但曹肇棆相信,国家的“双创”、城镇化、二孩政策,已让他遇见叠加的创业“风口”。

  近来,曹肇棆的另一款产品也已上路。他带领团队开发名为“储物乐”的手机应用,用户在线下单,特制的“遥控储物箱”就会送上门,再由配送人取回装有物品的箱子,待用户需要时便从仓库送回。“上门物品寄存看似是新兴产业,但存储其实是一种细分刚性需求。”曹肇棆对被称为实物版“云”存储的服务前景充满信心。

(责编:刘洁妍、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