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传承有道:香港戏曲中心倾力培养“新星”
1、香港粤剧名伶、知名演员罗家英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摄影:郭晓桐) |
8月12日,香港高山剧场上演了一场经典粤剧《糟糠情》,演员是清一色的新面孔,虽无名角,但全场座无虚席。二十七年前,这出戏曾由香港粤剧名伶罗家英和汪明荃首次合作演出,成为粤剧界的一时佳话。
如今,旧曲换新装。作为香港西九龙戏曲中心第二届“粤剧新星展”的开场剧目,新版《糟糠情》由选拔而出的青年粤剧新秀出演,而“老戏骨”罗家英则走下舞台、投身幕后,担任艺术指导,将传统粤剧技艺薪火相传。
随着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的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戏曲中心将于2018年正式开幕。为了营造未来戏曲创作演出的气氛,戏曲中心已率先推出了“粤剧新星展”等多项文化活动,携手业界前辈同仁,共同促进粤剧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在香港迎来新一轮的创新与传承。
新秀拜师粤剧“老倌”
“粤剧新星”系列最早于2014年推出,当时是西九龙戏曲中心“西九大棚戏”活动的节目之一。由于反响热烈,西九文化区乘势打造了一项专门培训计划“粤剧新星展”,每届推出十余位年轻面孔,学习粤剧前辈的开山之作。
上一届,“新星”们上演了一连十晚的《佘太君挂帅》、《辞郎洲》和多部折子戏,场面宏大,热闹非凡。而今年的剧目更注重细腻情感的传达,包括《糟糠情》、《香罗冢》、《万世流芳张玉乔》三部经典剧目,情节曲折、爱恨交加,更加考验青年演员的情绪表达技巧。
青年演员关凯珊这次在《糟糠情》中扮演主角“宋弘”。她中学起拜师学习学艺,舞台上女扮男装,专攻文武生角色,至今已近三十载。据她回忆,上一次接触《糟糠情》时,她还是席上观众,没想到如今不仅能够参演,更得到粤剧“老倌”的亲自指导。
“当年这个角色,就是由他(罗家英)扮演的。一句简单的对白,他能够用语气、停顿和表情等技巧,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关凯珊说,为了纠正她的三句唱腔,罗家英陪她练了近一个小时。
对香港青年粤剧演员来说,这样与名家面对面学艺的机会正在逐年增加。在业界与特区政府的推动下,香港粤剧艺术从业人士组成的八和会馆,在2012年与油麻地戏院合作推出的“粤剧新秀演出系列”,由五位著名粤剧演员担任艺术总监,现已招募了超过110位新秀演员。
关凯珊也其中一位,每年她在油麻地戏院的演出不少于20场。从她入行时参加的香港青苗粤剧团,到“粤剧新秀演出系列”,再到如今入选“粤剧新星展”,关凯珊一路的成长,背后都有社会机构和特区政府的支持。关凯珊坦言,虽然现在粤剧市场不如曾经繁荣,但青年人若真心喜欢戏曲,学习和演出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
戏曲中心将是青年一代的天地
受到现代媒体方式的冲击,戏曲艺术不再是一种大众娱乐。得益于剧团的市场化的运营和业界前辈的大力推动,在香港,粤剧依然百花齐放,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观众群体。
正因如此,香港特区政府在西九龙文化区这一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案中,将戏曲放在了最优先考虑的位置。作为区内首个投建的项目,戏曲中心承载着粤剧中人对艺术传承的期待,更致力于凝聚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
“戏曲中心,将是年轻人表演的天地。”现已70岁的粤剧“老倌”罗家英对记者说,“我们随着年纪大了,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要把精力放在培养粤剧接班人上。”作为“粤剧新星展”的艺术指导,他在新秀排练的现场,穿梭于前场后台,对音乐、灯光、布场和演员表演的要求一丝不苟。
在他看来,老一辈戏曲演员将毕生所学传给年轻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戏曲中心则搭建了更大的交流平台。“希望他们可以代表香港,未来在戏曲中心表演,与内地各类剧种人才切磋,推动中国戏曲的传承。”
目前,戏曲中心已多次邀请京、昆、川、粤等戏曲大师到港,为青年演员讲课指导,也在两地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今年7月,香港戏曲中心便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达成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定期举行交流活动。
“今年年底,香港将首次参与上海小剧场戏剧节,带领青年尝试全新的戏曲创作模式。”西九龙文化区表演戏曲艺术制作人钟玉珍介绍,除了“粤剧新星展”培养青年演员之外,戏曲中心也重视培养剧本、编曲人才,摸索粤剧的新模式。
百年的演变与传承,造就了粤剧在香港的强大生命力。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少不了粤剧界前辈与新秀的热情投入,而政府的支持和社会机构的积极运作,对粤剧的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西九龙戏曲中心“粤剧新星展”正是其中一个缩影,将三股力量汇聚,互相扶持。在唱念做打、一颦一笑之中,传承已经悄然开始。(郭晓桐)
2、粤剧新星关凯珊正在佩戴头饰。(摄影:吴玉洁) |
3、粤剧新星正在排练剧目《糟糠情》。(摄影:郭晓桐)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