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走出澳门:施比受更有福

——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国际志工营侧记

本报记者 苏 宁
2016年09月09日08: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8月27日是个周六。澳门一间咖啡厅里20多名年轻人正在饶有兴趣地聆听两位女青年分享前往尼泊尔和斯里兰卡参与当地志工营的有趣经历。会上还有专人介绍国际志工营的理念和海外计划详情,让参与者了解这项活动的意义、行前需要做的各种精神和物质准备以及志愿服务者应有的态度等。这是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简称新青协)不定期举办的国际志工分享会,国际志工活动越来越成为澳门青年热衷投入的一项“时髦”活动。

  温饱之后还要什么

  澳门经济近十来年经历了超常规发展,人均GDP位列世界前茅、亚洲第一。回归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在特区政府15年免费教育的保障体制下,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土壤环境下,志愿者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澳门唯一的公立医院山顶医院的罗奕龙医生,虽然有着多个社会活动兼职,但他最看重的是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会长这个岗位。说起澳门志工的发展历程,罗奕龙说,澳门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素有助人为乐的传统,社团众多、定期自发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和义务工作。加上近些年来澳门经济迅速增长,价值观念和公民素质亦同步发展。

  2002年,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澳门志愿者事业正式启动。2004年澳门志愿者总会成立,之后志愿者的服务水平逐渐专业化,为不同领域的人士提供更专业更集中的志愿服务,各类型的志愿者分会相继诞生,如教师志愿者协会、医护志愿者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及文创艺术志愿者协会等。

  成立于2003年1月的新青协一直致力于组织青年进行志愿服务工作,鼓励青年关心社会、回馈社会,凝聚社会各界志愿者的力量,促进交流和合作,构建和谐社会。志愿服务范畴主要负责推广志愿服务,鼓励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其中,为社会弱小人群服务,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和培训使义工们提升互助,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举办的活动包括本地探访、国内扶贫、国际志工营、预防赌博活动等,致力培养会员的志愿精神。

  说起参加志工活动的初衷,出生于1987年的林嘉诚坦诚告诉记者,当他还是一名中学生时,看到义教的招聘广告,本着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想法,报名开始参加义务支教以及在港澳很流行的童军和其他社团活动。转眼10年过去,现在澳门城市大学工作的他,已经从纯粹的志愿者成长为新青协志愿服务委员会的主任,前线、后台的活动都在积极参与。

  像林嘉诚这样走上志工道路的绝不在少数。在新青协3500多名注册会员中,许多人都是从中学或大学时代就开始了志愿者生涯。

  为有志者搭建国际平台

  在寸土寸金的澳门老城区一座别致的小楼里,深藏着新青协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充满活力的绿色为主色调的办公室、会议室,简单而整洁。新青协副秘书长施妮娜也是一名从普通志愿者成长起来的专职工作人员,看上去瘦弱、娇小的她,至今每年都会去做一次国际志工。

  她说,我们的志工服务在本地主要为有需要人士服务,定期组织探访社会服务组织,举办志工培训课程,提升志工们的服务精神和技巧。同时也在每年圣诞期间举办品牌义教活动“教育无疆界”,为内地有需要学生提供趣味课堂,还组织志工赴广东偏远地区举办短期的扶贫探访,为学子送上爱心。

  自2010年起,新青协每年在澳门举办“澳门国际志工营”,以世界遗产保护为主题,促进各国青年文化交流,学习保护及宣传世遗的新鲜方式与理念。2015年和2016年,这个志工营连续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项目官方审批。

  施妮娜告诉记者,2012年正式加入亚洲志愿服务发展协会(NVDA),对新青协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新青协是NVDA在澳门的唯一代表机构,现在除了每年继续举办澳门国际志工营,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亚洲多个国家互相输送志工参与志愿服务,与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参与当地环境保护、文化承传和人类发展等不同类型志愿服务,既能为澳门培训国际志工人才及领袖,志工们还可以分享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挑战,推动全球青年“文化交流及理解”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培养拥有“世界公民”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志愿服务人才。

  项目内容包括“庙宇行间”探索庙宇文化工作坊、国际志工普及培训营和澳门国际志工营,通过高层、中层及普及性培训与体验活动,让澳门青年逐步了解国际志工营,并由“生命影响生命”,让“世界公民”的概念于澳门进一步得到发展。自2014年开始,共有30多名澳门青年通过这个平台成功申请,分别到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柬埔寨、蒙古、尼泊尔等地参与教育、灾后重建、世遗保护、环境保育等义务工作。

  用生命影响生命

  “志游人计划”,就是新青协推出的国际志工营自助式志愿服务活动。用这个平台,以志愿服务推动世界的和平、健康、正义和可持续发展,加深澳门青年对世界、文化及自己的了解,培养澳门青年成为有使命感的“世界公民”。

  24岁的杨子琦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几年前就开始在台湾做志工,这个看上去白白净净的“乖乖女”,居然做了在家里都没有做过的事——去植物人疗养院为病人洗澡。她去年曾去柬埔寨做了14天志工。“上午社区建设,帮他们盖房子、建学校,下午上课教英文。”说起最辛苦的事情,她说不是干活累也不是生活条件差,而是让这个从澳门过去的女生都难以忍受的夏日炎热,因为住的社区公屋既没有冷气,也没有电扇。不过让她最难忘的是这个“微笑的国度”里那些孩子的笑容,她说孩子们有时学习很认真,有时笑着闹着告诉你他作业没完成,然后从路旁摘来一束束鲜花送给你。“看着他们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

  乔伊参加的“志游人”计划,是印度尼西亚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志工营。她分享自己的感受时说,住进孤儿院和穆斯林一起体验他们独特的斋戒月文化,每天凌晨3时起床吃封斋饭,凌晨4时开始禁食,直到日落才可以恢复饮食。“经历过这么难忘的斋戒月后,我觉得自己以后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再不会那么容易放弃了。”

  格瑞丝给自己斯里兰卡环保、种植、文化主题志工营的总结是,“生活之美来自笑容”。她说,斯里兰卡的人、事、物以及那带着椰香的独特咖喱味,至今仍会时不时闪现脑海,每每想起都会从心底里愉快起来。虽然当地的生活条件不如澳门,但回忆里的每张脸都总是笑得非常灿烂、真诚和可爱,那是一种可以带你去感受生活之美、活着之美的笑容,只要见过,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说起做国际志工,听着似乎很“高大上”,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去大陆做过义教,去泰国修贮水池、山林防火,去柬埔寨儿童院帮忙,去尼泊尔做灾后重建、修建厕所……这几年每年最少参与一次的林嘉诚告诉记者,去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感受,但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做义工一定会有政府或企业资助,其实国际旅费、保险这些最主要的开销都得由自己来负担。到当地后住在简陋的学校、社区房里,还要自己动手做饭。虽然是自费并且要吃很多苦,但每年参加志工营的人数仍在成倍增长。

  施妮娜最后总结说,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到出去做志工的那种快乐:理解别人的国家,尊重别人的文化;同样也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国家,用生命影响生命。

(责编:刘洁妍、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