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一国两制”新华章
图为香港金紫荆广场。 |
站在太平山顶远眺,中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远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依海而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有机融合。乘着历史悠久的“叮叮车”穿梭港岛,铜锣湾的霓虹灯五彩缤纷,跑马地的赛场人声鼎沸,银行、券商的标牌随处可见——香江风华,岁月不减。
回归祖国后,香港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25年不平凡的历程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活力无限
25年风采依旧,25年长足发展。
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成生动实践,不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香港同胞真正实现当家作主,香港居民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回归25年来,背靠祖国,香港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中西合璧的风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胜往昔。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多次战胜危机,依然保持着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金融系统保持稳健、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20年香港在营商便利程度方面排名全球第三。
回归前,香港人均GDP为19.20万港元,2021年香港人均GDP升至38.71万港元,翻了一番还多。在衡量法治环境的世界管治指标方面,香港在回归前只有69.85分,自2003年后,一直维持在90分以上。从1997年到2021年,香港的文化、康乐和体育设施数量不断增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如今的香港已是全球最长寿地区之一。
“‘一国两制’是非常伟大的构想,也是开创性的事业。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已经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创新科技、文化艺术事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今天的香港是一个稳定繁荣的香港,毫无疑问,‘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
变化可喜
25年与时俱进,25年探索完善。
2019年6月,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审时度势,果断采取制定香港国安法和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等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促使香港局势由乱到治、香港发展重回正轨,出现一系列可喜变化。
“一国两制”事业前无古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不断应对和化解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正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的过程。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在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之后,行政和立法关系进一步改善,新一届立法会展现出许多新气象,工作效率空前提高。“如今,立法会恢复正常,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有利于香港经济、民生的立法,为香港市民谋幸福。”梁君彦说。
“完善选举制度后,香港特区的行政和立法关系更加合理、顺畅,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内地及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说。事实有力证明,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发展重回正轨,“一国两制”事业前景更加光明。
砥砺前行
25年砥砺奋进,25年风雨兼程。
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我希望建立一个关爱共融,有发展、有希望、有活力的香港,既联结世界,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相信经过共同努力,可以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再放异彩。”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说。
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这几年香港面对着一些挑战,但我们的营商环境优势没有改变,在香港的国际企业数目也保持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蒋学礼介绍,截至2021年底,在香港设有办事处的内地和海外企业的总数达9049家,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香港营商环境的肯定,对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发展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并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和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香港将继续用好“一国两制”优势,为国家贡献力量。
紫荆花开正烂漫,香江潮涌启新程。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不忘初心,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站在新起点上的香港必将再创新辉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