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2月17日电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日闭幕。香港文汇报今日发表评论表示,会议提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并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的最重要信息有两个:一是表明中国系统性地告别追求高增长的年代,全面步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二是加大经济改革的力度,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以深化改革来开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全文摘录如下:
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低人力成本、牺牲环境来支撑,属于投入大、收获小的粗放型经济。如今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大,人力成本较大幅度上升,同时经过金融危机冲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更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中国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中国经济不能再走拚人力、拚资源的老路,必须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更多地着眼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提升创新能力,破解当前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抓住机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51%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地区80%左右的水平。即使和人均GDP水平相当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也明显偏低。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可以说,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进程,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走向公平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多数人能够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使市场保持充分的活力和效率,使资源环境可持续,使政府能够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二次转型与改革,与一次转型与改革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更具有历史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