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月16日电 香港特首梁振英任内的首份《施政报告》将于今天发表,勾划未来五年的施政蓝图,其中房屋及土地规划更成为焦点。据了解,经过内部“全民找地”后,港府透过更改土地用途而可以提供的新房屋用地超过一百公顷,《施政报告》也会宣布增加未来五年的房屋供应,由原订的平均四万个增加至四万至五万个;当中公屋供应,更会由原订的一万五千个,在2018年后增至二万个以上。港府亦会加紧公屋富户政策的执法,如住宅入息超过限额,特区政府将收回公屋单位,期望加强公屋流转量。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梁振英昨日表示,今天将宣读的《施政报告》既是年度报告,也是新一届特区政府未来五年的施政蓝图。他表示,香港过去一段时间积聚了不少深层次问题,特区政府将《报告》交代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步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特区政府和我有极大的决心,与香港市民一齐逐步去解决香港面对的这些问题。”
早前有调查指,逾九成市民认为房屋是目前香港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了解,房屋和土地也是这次《施政报告》的重中之重。梁振英将在《施政报告》宣布重建土地储备,并以短、中、长期措施,“寸土必争”、“分秒必争”地觅地作住宅用途,同时尽力压缩建楼时间,及加快转换土地用途的程序。
短期增加住宅用地的措施,包括把十三幅郊野用地改用作兴建住宅、加快改划多幅空置的“政府、机构或小区”(GIC)用地为住宅用途、改建工业楼宇、在斜坡地兴建住宅等,令整体的房屋土地储备增加逾百公顷。此外,长期亦会大力开发新界东北、洪水桥及大屿山等新发展区,而且在四月便会就在维港以外填海用作兴建住宅,推出咨询文件。
特区政府原订规划未来五年每年的房屋供应量为每年四万,包括两万私人楼宇、一万五千个公屋、五千居屋, 在“全民找地”取得逾百公顷的新增土地储备后,特区政府打算将未来五年的房屋供应,增加至平均四至五万个,希望私楼、公屋、居屋皆能全方位增加供应。其中公屋供应方面,更订下目标,在2018年开始,每年供应量增加至二万以上。而私人楼宇方面,政府更会增加小型地的供应,希望有更多小型发展商能进入巿场,令香港房地产巿场更多元化。
此外,公屋轮候册一直被指过长,即使特区政府现开始增建公屋,也远水不能救近火,因此《施政报告》将提出,特区政府会加紧例行执行富户政策,如住宅入息超过限额,特区政府将收回公屋单位。消息指,特区政府希望透过就公屋富户政策执法,腾出单位以加速流转量,从而缩短轮候册长度和轮候上楼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