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1月17日报纸A1版版面截图
图:梁振英期望,这份首重土地房策,民生和经济均不偏废的施政报告能成为勾画未来五年的香江发展新蓝图
人民网1月17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份施政报告不是为我而写的,这份施政报告的所有内容、包括已经推行的政策,是为香港700万人写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昨日在立法会宣读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以“稳中求变 务实为民”为题,勾画未来五年的香江发展新蓝图。梁振英期望,这份首重土地房策,民生和经济均不偏废的施政报告不只为解决香港深层次问题“迈出第一步”,更愿与市民携手,齐心建设更美好香江。
新一届政府去年七月履新后,即宣布首份施政报告的发表时间由以往的10月,延至今年1月,正是为了预留充足时间广泛咨询社会各界,令报告更能应民所需,急民所急,并且放眼未来;也能与即将在2月27日公布的财政预算案配合,取得更佳施政效果。而在过去数月,市民亲证梁班子通过逾20场咨询会,包括3场地区咨询会,直接与市民交流;又会见不同政团、社会各界各业代表,广泛听取市民的心声,最后凝聚、浓缩于这超过2.7万字的施政报告中。
从咨询会广纳市民心声
毫无疑问,房屋问题正是这次施政的重中之重。报告中共有11个部分,200段文字。其中,“房屋及土地供应”方面的内容总共有41段,在各部分中占据最大篇幅。梁振英指出,解决房屋问题是本届特区政府的首要任务。他为短中期增加资助房屋供应提出七项计划,包括短期内房屋署会继续加强取缔滥用公屋,并订下2018年起5年内供应最少10万个公屋的目标。
房屋供应紧绌源头何在?土地供应是也。梁振英就此列举了10项涵盖短、中期的措施,至少可释出超过300公顷住宅地,提供近13万个住宅单位;也提出维港外适度填海、开发新办东北、东涌及发展岩洞等长期措施。他没有避谈开发土地的难题,指出必须面对“现实而艰难的抉择”,不可能坐等社会“百分百共识”。
措施成熟一项便推一项
“稳中求变 务实为民”,平实的八字主题展现梁振英的施政理念,社会各界的反应热烈非常,赞好的有许多,尽管也有人会说“无惊喜”、“无派糖”,梁振英向传媒坦然回应:“如果我收起长者生活津贴,让40万有需要的长者再多等半年,今日宣布后再提交立法会;又或者将特别印花税、‘港人港地’、白表申请居屋、绿悠雅苑、买家印花税等都留待今日宣布,那么今日的施政报告,可能会觉得亮点多一些。”
30年后,香港将是一个有逾200万长者的老年社会,安老兼及扶贫,还有人口政策、双非儿童、青年就业、扶贫助弱、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及整个社福政策的重新审视等,在在都是对特区当家人的考验。特区政府能否做出适切规划,能否急民所急,能否迎难而上?施政报告做出回应:扶贫委员会除订立“贫穷线”外,各专责小组会支援有特别需要的弱势社群,并会致力推动就业培训,推出长者社区照顾计划及增加资助安老宿位,还将研究15年免费教育等等,囊括老、中、青、幼;涵盖短、中、长期计划与措施。
环保方面,梁振英提出,订立清晰目标及路线图,令香港成为健康、低碳、珍惜资源,与自然共融的大都会。工作重点是改善路边空气品质,措施包括:投入百亿元全面淘汰旧柴油商业车辆、向环保基金注资50亿元、鼓励广泛使用绿色交通工具以及重组巴士路线等。
抓紧机遇促进经济发展
民生之外的“另一管”是经济。梁振英也在施政报告中提出:“要解决房屋、贫穷、老年社会和环境问题,必须有持续的经济增长,所以促进经济发展是特区政府的首要目标。”他宣布将成立“经济发展委员会”和“金融发展局”,着力研究扩阔经济基础,促进长远发展的整体策略和政策,以及检视有助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行业。
香港发展与祖国内地合作密不可分,梁振英表示,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特区政府将“以点连线”,全方位提升香港和内地的经贸关系。作为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和经贸枢纽,香港是点;与其他省市的合作则要连线,用好CEPA。
梁振英也回顾了过去半年的施政,新一届政府的部分政策已经落实,而且初见成效。确实,香港人过去半年已确切感受到其“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施政效率。
续迎难而上共建好香港
在首份施政报告中,梁振英描绘了香港未来发展的蓝图,为市民带来新希望、新愿景。梁振英形容,这份“是承先启后的施政报告,是未来四年半的行动纲领”;他再次承诺,新一届政府,必定“加大力度做事、加快去做事”。
放眼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委员会”、“金融发展局”、“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扶贫委员会”和“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等逐渐凝聚更多社会声音和共识,人们期待,梁振英带领的新一届特区政府,有更多与民共议、适度有为的好措施。梁振英在报告的最后有此回应:“我和我的团队,仍然会务实进取,迎难而上,与立法会和全港市民齐心一意,建设更美好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