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区政府总部内的花园。
澳门新地标——338米高的旅游塔下,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湖:南湾湖和西湾湖。沿着南湾湖畔的南湾大马路前行,路边有一座非常显眼、亮丽的粉红色小楼,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特区政府总部、曾经的澳督府。
这座粉红色为主、白色镶边的建筑,依山面湖,坐落花木之中。以麻石为墙基,宽大的露台从左右两翼伸出。拱形门窗,镶嵌木质白色百叶窗。根据史料,这座二层小楼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土生葡人设计师若瑟·托马斯·阿奎诺为佘加利子爵设计的私宅,在当时可算是最豪华建筑。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卷入一场诉讼小楼被公开拍卖,本来早已借住在此的澳门时任总督贾色拉以2.1万澳门元将其买下。从此,澳门历任总督府有了固定的居所。府内的墙上本来挂有19世纪中叶后历任澳门总督的肖像,但澳门回归前,末任总督韦奇立将它们秘密运回葡萄牙,只留下仿制品。1999年12月19日,韦奇立在这里举行降旗仪式,从此葡萄牙人对澳门长达400多年的统治正式走入历史。
由于这里当年曾经滨海,堤岸上设有岗哨,并装备二门大炮。时移世易,50多年前大炮已被拆除。旁边的小巷里还留着一个史上某任总督留下的“狮头鱼身”石柱,据说能“驱邪保平安”。只是知道这“典故”的人并不多,因此几乎被人遗忘。
澳门回归祖国后,这座小楼经过重新修缮成为特区政府总部。自2001年始,每年的9、10月间,政府总部前座,也就是原来的澳督府都会选择一个周末对外开放。早在开放日的前一周,政府就会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向公众发出热情邀约。开放日当天,政府还会在隔壁巷口设置交通安全和医护保障设施,迎接市民和游客到来。
在最近的一次开放日,记者随着参观的人流排队进入这座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小楼,在门口每人获赠一枚开放日纪念封。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记者室,政府部门(主要是特首)在这里向新闻传媒发布信息。沿着铺有红毯的走廊继续前行,进入多功能厅。这是特首和各司司长召开会议及接见来访者的一个中型会议厅。当天厅里正在进行的是“澳门旧貌相片展览”,向参观者展示着澳门百十年来的沧桑巨变。
大堂的另一侧是著名的莲花厅,行政长官通常在这里会见重要来宾。莲花厅并不很大,但色调简洁明亮,特别是屋顶的天花设计为线条流畅的莲花图案,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既呼应了澳门特色,又使房间显得高雅、庄重。
从大堂拾阶而上,二楼有行政长官办公室和根据房间装饰主色调不同而被称之为绿厅、黄厅和蓝厅的几个大厅,分别作会客、会议和宴客之用。去年中国航天英雄代表团访问澳门,特首的会见就安排在了蓝厅。每个厅堂均陈设高雅,风格却各不相同:有的摆着西式沙发,有的放着中式桌椅;或饰以中式古董、青花陶瓷墙围,或饰以西洋吊灯、豪华落地窗帘。室内精心搭配了插花、盆栽,烘托出典雅大方、庄重和谐的氛围。在每个大厅内,都有工作人员在一旁随时为游客提供讲解。
小楼的后面和一侧都是花园,小桥流水,假山雕塑,各得其所;青草红花,莲池紫荷,并不争相斗艳。它们各自静静地伫立一隅,分别扮好自己的角色,却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几分清幽和生命的动感。
每逢开放日,政府总部总要举行些大小活动助兴,本次是民政总署举办兰花展,超过3000株的各式兰花,以及摆放在出入口、花园等地方的花艺作品,令政府总部兰花处处,步步留香。
此外,还有警察银乐队和演艺学院的学生们在总部正门口现场演奏及舞蹈表演,邮政部门还在附近设置临时柜台,为参观者加盖当日纪念邮戳,并现场发售开放日纪念封及明信片。
一年一度的政府开放日活动举办已超过10年,参观人数不断刷新,来的不仅有当地居民,还有慕名而来的远道游客。人们步入这座屹立160多年的小楼,就像走入一条时间隧道,走入一段沧桑百年的历史,“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小楼风采依然,还将继续见证历史。(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