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命中注定的音乐之路--港澳--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香港“优才”“专才”系列(五)

陈瑜:命中注定的音乐之路

人民网记者 陈典 李海元

2013年02月19日10:49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手机看新闻
陈瑜通过2012年最后一批“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他希望在香港延续音乐梦想。(受访人提供)
陈瑜通过2012年最后一批“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他希望在香港延续音乐梦想。(受访人提供)

编者按:

“香港的前途取决于人才”。

近年来,为了稳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区政府通过“优秀人才计划”(简称“优才计划”)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简称“专才计划”)积极招揽人才。一批又一批来自内地以及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到香港,他们中间不只是闪耀着光环的明星,更多是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普通人,他们为香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人民网记者通过深入采访,从政府政策到生活点滴,全方位介绍“优才计划”和“专才计划”,旨在为社会各界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采访这天,陈瑜刚来香港30天不到,他通过2012年最后一批“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终于和家人在香港团聚。这座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国际大都市,早已是陈瑜的第二个家。如今,香港成为陈瑜延续音乐梦想的地方。

“前期资料越充足审批越快”

陈瑜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的他一边担任北京一家公司的艺术指导,一边作为男高音参加演出,多次在国际国内的各项比赛中获奖。北京的生活对陈瑜影响颇大,他说:“北京是个造就人的地方。”

可是,繁忙的工作之余,陈瑜总觉得生活少了些什么,“北京朋友也多,但是没有家人在身边,感觉很不一样。”父母、姐姐、舅舅都远在香港,陈瑜常常往返两地。为了和家人团聚,他准备将事业重心从北京转移到香港。

陈瑜姐姐将陈瑜的情况告诉入境处,入境处工作人员推荐申请“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陈瑜将资料寄给入境处后,一个季度就批下来了。“前期资料越充足审批越快,当时寄过去几天,入境处通知我补交了两份公司证明文件。要是当时资料准备足了,审批应该更快。”陈瑜说,收到优才计划工作签证后,去入境处把所有正本交过去,检查合格后立刻出结果。

“拿到签注当然开心了!和家人在一起很幸福!”陈瑜掩饰不住的喜悦,“香港是文化中心,衔接了大陆和西方文化,并且香港更西化,有利于美声的发展。”

“希望香港小朋友多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

2012年3月,陈瑜和姐姐在香港成立“亚洲文化艺术苑”,是以舞台演绎和音乐教育为一体的艺术机构,他们希望为国内的歌唱家和专业教师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两地的艺术交流。2012年7月,陈瑜和姐姐一手筹办亚洲国际声乐大赛,“我们就是想多发现人才,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工作一起学习。”

陈瑜有着多年的民族、美声歌唱经验,他希望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喜欢这种艺术的人。但陈瑜发现,香港很多琴行并没有民族、美声等歌唱训练的课程,大多是钢琴、小提琴等乐器课程。“民族唱法是最有我们中国特色的歌唱方法,我希望香港的小朋友不仅接受国际化的教育,还可以多了解多学习自己民族的文化。”

来港时间不长,但陈瑜演出机会并不少,他受邀参加香港康文署的慈善演出、与香港合唱团的合作表演、大型琴行的圣诞联会等。对于民族唱法在香港的发展,陈瑜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认为这种艺术在香港的发展空间很大,因为香港小孩都是学游泳、钢琴、绘画等兴趣班,“做别人不要去做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执着,一定可以做出一番天地。”

“走上这条路是命中注定的”

采访期间,陈瑜的姐姐忍不住地感慨,“他太喜欢唱歌了,走上这条路好像是命中注定的。走路也在唱,冲凉也在唱,无时无刻都在唱,只要听到他声音就知道他回来了。”陈瑜笑言,在大陆的时候很扰民,隔几栋楼都可以听到他声音,还要多谢邻居的包容。

陈瑜坦言,前期创业阶段比较吃力,他希望日后可以把学员带去大陆培训,并通过“专才计划”聘请一批国内音乐学院的优秀教师和专业演员,给香港学员提供更加原汁原味的学习氛围。

优才计划为陈瑜提供了一个延续音乐梦想的机会,他说,“每个通过优才计划来香港的人,都会全力以赴地做事,为了发展自己,也为了给香港做贡献。”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