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娥委员建议: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不可操之过急--港澳--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张赛娥委员建议: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不可操之过急

人民网记者  史江民

2013年03月08日13:1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南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赛娥。人民网记者 史江民摄

全国政协委员张赛娥,在香港经济界十分活跃,对互联网也非常敏感。她是香港南华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兼董事,南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南华(中国)有限公司副主席及行政总裁,南华置地有限公司董事。张赛娥证券生涯逾三十年,在证券金融投资及制造业有丰富经验。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张赛娥委员在北京会议中心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张赛娥指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主观方向和愿望虽然正确,但亦不宜有太多行政手段干预,否则可能影响中国过去数十年工业发展的基石,牵一发而动全身。相反,较稳妥的“两条腿走路”的做法可让制造业多元化发展,以满足市场上的不同需要。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中低端产业的态度保持宽容及包容。毕竟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中,高端及中低端制造业均有各自的存在价值及社会功能,应可做到新旧并存。国家应让制造业有一个更有利的经营环境,令现时的厂商有余利去再投资,让他们进行产业转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张赛娥称,之所以提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可操之过急,是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得出的结论。当前,欧美经济不振,令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增长放缓。面对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加上美国重返亚洲和围堵中国的策略,而且中国的工资水平已大幅上升,中国的制造业实在需要转型。

中国的产业升级如何进行?张赛娥指出,国家应该平衡高、中、低产业的发展,善用各个地区不同技术层次的劳动人口,只不过不是用污染环境,以及大量浪费资源和能源的代价来发展。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并不等于不做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可提供大量就业。不过,劳动力密集产业的确可配置更多自动化设备,并加强工艺创新,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如此以来,纵使东南亚国家的生产成本低于中国,但因中国的工艺水平较好,产品质素较佳及物流配套较优胜,而且供应链已建立并成熟,中国的劳动力密集产业仍可享有优势。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培训中高端人才,重点是让各级产业一起进步,不至于某阶级的产业出现真空。

张赛娥指出,产业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制造业升级要审时度势,应以不影响经济及社会安定为大前提。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产业结构高端化,然而要令高科技工业蓬勃发展,也要有适当的土壤配合,而培育这个土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太激进的产业升级,反而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反效果。当然,产业结构升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根据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当一个产业发展到某种程度,就会自动出现行业整合。纵使是前瞻性的政策,亦需配合市场的调节步伐,政策不宜领先市场太多,并应尊重多年来由市场力量所建立的世界工厂地位。因此,国家可制定政策帮助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但却不宜以过猛的行政手段去调整结构。

张赛娥最后指出,当中国继续发展软实力,例如高科技人才培训、鼓励创业及创新精神、完善法制及其他高科技工业所需的配套,则高科技工业自然会兴旺。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