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重温香港人的听觉记忆

 ——访香港南音演唱家

2017年12月23日09:17 |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小字号
南音演唱家阮兆辉 周欣一摄影
南音演唱家阮兆辉 周欣一摄影

人民网香港12月23日 (贾文婷)香港荃湾古屋里与西楼角路交界处,三栋屋博物馆被高耸入云的大楼包围,这座古朴雅致的建筑现在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心,记者在这里见到了香港的南音演唱家。

听到“南音”这个词很多人会以为,它和泉州南音有“血缘”关系,两者实则风马牛不相及。南音传承人阮兆辉告诉人民网记者,泉州南音是曲牌体,而香港目前传唱的南音则是板腔体。

广东南音也叫“地水南音”,是广东说唱曲艺中的一种,最初是失明的演唱者(又称“瞽师”)以粤语词调辅以古老民乐器拨弹打板来演绎,在风月场所、烟馆、茶楼等地表演。除了娱乐,南音还有教育及传播历史文化的社会功能,多为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长篇有《祭潇湘》等经典曲目。

“20世纪初,南音在香港非常流行。”音乐博士余少华说,在没有唱片、录音带的年代,南音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后来随着表演场合的减少,南音文化也开始没落,但杜焕瞽师每天在电台表演,听众仍可以通过广播收听南音。70年代以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南音表演在电台也销声匿迹。现在的南音表演多是作为粤剧表演的一部分,被称为“戏曲南音”,相较最初的“地水南音”,它节奏更快、富于变化、表演者的服饰也更华丽。

南音演唱其实入门并不难,阮兆辉认为,南音表演最难的部分是感情而不是技巧。“表演者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用感情引起观众共鸣。”师从澳门南音大师区均祥的新生代表演家梁凯莉也强调引起观众共鸣的重要性,她说,“演唱南音时咬字一定要清楚,要让把歌词里的感觉唱出来,观众才能理解你的表演。”

南音如何传承与保护是今后摆在南音人面前的最大课题。南音表演者不能以表演为生,南音未来会不会从舞台上消失?传承人们一致认为,让香港年轻人多接触南音、对南音感兴趣是保护南音文化的最佳方式。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邹兴华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今年公布了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涵盖20个项目,除了粤剧等10项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10个项目则由香港非遗咨询委员会审议后推荐,南音也在其中。邹兴华说,除了目前正在展出的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明年2月南音等新增加的10个项目也将放进三栋屋博物馆中一同展出。此外,展馆中也将增设表演区,让大家近距离、更真切地接触香港非遗文化。

“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南音走进香港校园,首先让年轻人认识、了解南音,他们才有可能对南音产生感兴趣”,阮兆辉说。

梁凯莉则对南音传承充满信心,周围也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南音,相信南音未来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责编:徐祥丽、王欲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