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全力纾困保障民生 多措并举完善福利
减薪、失业、裁员、结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香港劳工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就业供需两端顶压前行。1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公布,香港最新失业率升至6.6%,攀至16年来新高,失业人数增至约24.5万人,就业不足率维持在3.4%的水平。
另一方面,香港的新生婴儿数字持续下降,2020年香港死亡人口数字首次超过新生婴儿数字。人口变化影响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的规划,尤其人口老龄化问题“箭在弦上”。
鉴于此,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020施政报告在疫情防控、改善民生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以下简称“香港劳福局”)局长罗致光说:“围绕施政报告,劳福局主要聚焦两方面民生工作:一是改善和保障劳工权益,解决就业困局;二是发展社会福利服务,多元并举支持养老项目。”
保就业 创职位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帮助劳工走出困境,香港特区政府须竭力恢复经济、开创就业机会、增加培训及再培训机会、加强人力配对的工作和优化社会福利制度的安全网。
罗致光介绍,在疫情新常态下,劳工市场在短期内继续面临巨大压力,为确保经济活力及减轻市民财政负担,特区政府已推出四轮防疫抗疫基金以及财政预算案的纾困措施,总额超过3000亿港元。他进一步提及,劳福局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香港市民解决就业难题。
一是保就业。作为失业“防洪”要塞,为减少失业人口数目进一步增加,在防疫抗疫基金下,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两轮“保就业”计划,协助企业支付薪金,保留或被遣散的员工,甚至重新聘用员工,及给予放无薪假的员工薪酬。“‘保就业’计划推出至今已将近一年,对于纾解就业市场的压力起到一定成效。”罗致光说,“疫情期间,香港社会出现了‘工作分享’的现象,指的是过去由一人完成一份工作,现在可能由四人或五人共同完成三份工作,让更多人免于失业,等将来经济恢复后,市场也能迅速回归正轨。”
二是创职位。为缓解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日趋严峻的失业情况,防疫抗疫基金已预留60亿港元,未来两年内将在公营及私营机构创造约3万个临时职位,涵盖不同技能和学历人士,当中不少适合青年和应届毕业生。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有1.4万人入职。罗致光表示,失业率高企情况之下,弱势群体面临更为艰难的就业环境,香港劳工处、社会福利署及雇员再培训局推出“展翅青见计划”“中高龄就业计划”“特别·爱增值”计划等,增加给予雇主聘用雇员的津贴,并为雇员提供额外的留任津贴,帮助失业人士再就业。
三是人力配对。罗致光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重挫香港航空、旅游、零售等行业,也有医疗、养老、保安等行业仍需人手,香港劳福局便承担着“资源配对”的工作,通过广泛联系企业、公司,帮助雇主和雇员对接,尽可能调度资源,帮助更多人就业。
四是放眼大湾区。“知识型社会中高速经济列车越开越快,部分年轻人追上列车存在困难,我们需要提供辅助轨道帮年轻人更容易登上列车。”罗致光称,除了不同的实习计划,“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还为香港年轻人提供2000个就业名额。香港年轻人把握这一机遇,登上就业列车相当重要。
享养老 乐颐年 多元发展福利服务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民生福祉的重要议题。香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最新数字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未来20年将增加近一倍,预计50年后将有258万名老年人,占全港人口的38.4%。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世界需应对的课题,香港的老龄化进程可能更快一步。”罗致光表示,“香港劳福局将继续加强家居与社区支持服务,并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
施政报告提出,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之下,来往大湾区的交通日趋便利,跨境养老也成为香港养老服务的新方向。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目前约有9万名65岁及以上的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养老,罗致光表示,如何照顾他们,是特区政府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香港劳福局将透过经济、服务、医疗整套配合,为在大湾区生活的香港老年人提供支持与服务。
罗致光介绍,香港特区政府为香港老年人提供三方面的经济援助措施,同样适用于选择在大湾区养老的香港老年人。首先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目前受惠人数超1000人;第二是老年人生活津贴,受保障人数约1.1万人,每人每月可领取2700至3700港元;第三是高龄津贴,每人每月可领取1400多港元。
“当前,香港的非政府机构在大湾区内修建和运营了两间养老院舍。特区政府由2014年起,便通过‘买位’计划,为香港老年人提供养老处所。”罗致光说,“希望鼓励更多非政府或私营机构,在大湾区开办养老院舍,为香港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以满足长远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越发便捷,一小时内已可到达不同地方,预计在未来数年,大湾区内城巿在社区及家居长远照顾服务方面,将有显著的增长。”罗致光说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