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香港“新移民”之一:劏房下的“蜗居”人生--港澳--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走进香港“新移民”之一:劏房下的“蜗居”人生

记者 曹海扬  李海元 

2013年01月23日10:30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手机看新闻
阿青每天只能选择在厕所里煮饭。(摄影:曹海扬)
阿青每天只能选择在厕所里煮饭。(摄影:曹海扬)

新闻背景:上周,我们向大家介绍了香港的“高级劏房”,本周,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讲述香港人“蜗居”在劏房下的真实故事。

在香港九龙的深水埗、太子和旺角一带,许多大厦的住宅单位都被改建成劏房,也就是“房中房”。这些大楼楼龄多数已超过50年,不仅破败阴暗,还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居住在这些劏房下的居民,多数是来自内地的 “新来港人士”,他们大多生活贫苦,收入不高,不仅需要养活家人,还要忍受狭窄空间下的压迫与闭塞。最近,我们拜访了住在太子的阿青和住在深水埗的阿娴,听他们讲述心酸艰难的劏房生活。今天,我们推出第一篇,透过阿青居住的劏房,体察香港社会的人间冷暖。

阿青,来自海南琼海,2011年跟随香港丈夫来到香港定居,育有一子,目前一家住在太子一栋大厦的劏房里。打开大楼外的房门,穿过狭窄的台阶,我们上到了三楼的一个单位,那里是阿青的家。

阿青居住的地方,原先是一个相对宽敞的住宅单位,后来业主将它改建成四个劏房租出去,户均面积在200平方英尺(约合18.58平方米)。走进家里,狭窄的过道,能够用来摆放东西的空间已经用尽,不少生活用品需要挂在墙上,否则,连路都没得走。

在厕所里煮饭,再臭再闷也要忍着

厕所在过道的左侧,打开灯,里面的布局着实让人诧异。一边是热水器和马桶,另一边就是做饭的灶台。因为空间太小,所以阿青只能选择在厕所做饭。厕所没有异味,也还算整洁,但是阿青说,在厕所里做饭的时候,非常难受,“这个厕所没有排气扇,所谓的排气装置只是一个装饰品。现在是冬天还好,等到夏天的时候,热气排不出去,整个人感觉又闷又热又湿,很难受。”

除了闷热潮湿,做让阿青感到难受的就是,做饭的时候,如果孩子突然需要用厕所“方便”,她也得把饭煮下去。“没办法啊,孩子什么时候要上厕所这是没法预知的,要是有什么臭味,你也只能忍着,饭总不能不煮吧?”

做起“二房东”,缓解经济压力

走出厕所, 客厅映入眼帘,一张上下铺占据了客厅三分之一的空间,上铺放着杂物,下铺挂着帘子,里面住着阿青的一位同乡。阿青说,这套劏房的租金是每月3200港币,加上水电燃气费,一个月的开支就至少需要3700港币。为了缓解经济压力,阿青选择做起了“二房东”,让一位同乡租住在自家。“他住进来之后,可以缓解一下我们家的经济负担。”当记者问及家里住了外人,担不担心东西被盗时,阿青笑着说:“大家都是同乡,我相信他不会做坏事的。”

穿过客厅,还有一个小房间,那是阿青与丈夫、孩子休息的地方。 一张上下铺,已经占据了房间的三分之二,剩下的角落,还排放着书桌和一些生活用品,总之,狭小的房间里,空间被利用地满满当当。

“我觉得生活真的很勉强”

阿青告诉记者,一个月家里要花多少钱,她心里是有数的,“每个月的开支平均在5000港币吧。”除了房租水电等开支,其他额外的开支也是让阿青感到头疼。“孩子开学了,要准备书本费;原来的校服不能穿了,要买新校服; 孩子的校鞋放在门外被人偷走了,还要再花几百块;小孩在学校英语跟不上,我们也不会英语,只能请家教补习,补习费很贵的……”面对这些预算之外的开支,阿青说,自己觉得生活真的很勉强。

“业主想怎么收钱就怎么收钱,我们也没办法”

劏房在香港属于违建,但是又处于法律真空地带,阿青说,“业主想怎么收钱就怎么收钱,我们也没办法。”

说起水电燃气费,阿青就是一肚子牢骚。她说:“政府给每个居民用水用电用燃气的补贴,一年大约一千多块(港币),但是这笔补贴属于业主,我们享受不到一点优惠。”阿青说,业主收的水电费,比一般普通的居民住户价格,还要高。“打个比方, 如果政府规定,用一度电的电费是一港币,业主可以收我们一块三港币。”阿青还说,以前她也找业主理论过,但是业主说了,“劏房的小电表转起来成本很高的,我们这样收你钱还赔本呐!”

面对业主的“乱收费”, 阿青也无可奈何。“只能忍,要不然你能怎么办?你搬走了,有的是人想租。”阿青告诉记者,劏房在香港市场的火热程度,连她自己都想象不到。“我最近看重一套劏房,上午业主问我租不租? 我说我明天答复你,结果业主下午就打来电话告诉我,房子已经租出去了,就是现在劏房已经抢手到,业主今天贴出广告招租,下午就有人搬进来住!”

“说实话,我有点后悔来香港”

阿青说,自己有点后悔来香港,后悔当初自己对香港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就来到香港生活,但是阿青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接受的教育比内地的好,“我也是为了孩子,才选择留在香港,住在环境这么差的房子。每次回海南老家探亲,看到亲戚朋友们整天悠闲地生活,我很羡慕。”

阿青在香港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围着老公孩子转,交际圈子非常小,除了认识几位和她一样有相同背景的姐妹之外,几乎不和香港本地人接触。“不同的阶层你根本认识不到,交不了朋友。”阿青说,她真的很羡慕能在香港上学的年轻人。“我要能年轻的时候来香港上学就好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辛苦。”

本网将继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