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张国荣活在这个时代 人们还会那么推崇他吗? --港澳--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港澳观察

若张国荣活在这个时代 人们还会那么推崇他吗? 

2013年04月01日15:44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每年的4月1日,除了是一个叫“愚人节”的西方节日外,还是一个人的忌日。这个人就是张国荣。

  2013年4月1日,距离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一跃而下已经过了10年。

  10年后,当年十几岁的翩翩少年变成了忙碌的“奔三族”,那时风华正茂的年轻男女也到了怀旧的年纪;10年后,当年的“天王”们都已经老去,草根明星“满天飞”,绯闻经常占据娱乐版头条。

  有人说,张国荣用一种严肃的娱乐精神,定义了一个巨星的时代。十年回首,那是一个纯粹的时代,纯粹到可以有张国荣的存在,那是一个难忘的时代,难忘到一代人集体缅怀。他已不仅是一个明星,更是娱乐圈的一个符号,是那个黄金时代的印记。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张国荣《我》

  他是一个很自我的人

  “I am what I am。”淡淡的旋律中,悠长的一句,唱出了张国荣心中的《我》。这首难得的命题作文,正是他内心的写照。

  “我是什么,是万世沙砾当中一颗。”的确,在张国荣成名到陨落的那二三十年里,还没有快男快女式的选秀,成为这样万众瞩目的明星,并非易事。

  谈起张国荣,曾经师从香港名嘴查小欣的媒体人何珊感叹:“那个时候漂亮的、能当明星的人不多,好不容易万中挑一找到了他。”

  在张国荣的粉丝眼里,对他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好。”

  “他人很好,对朋友很好,演戏唱歌都很认真。懂得做人的艺人那么少。”张国荣当年的粉丝Euplectella如是说。

  从1977年出道到2003年跳楼自杀,张国荣26年的演艺生涯也正是香港唱片业、电影业的黄金年代。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在愚人节与世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在香港、在上海、在北京,这个玩笑带给人们的只有震惊,仿佛时间也从此定格。

  影评人藤井树小姐仍然清楚记得十年前那个瞬间,10年后,她再次回忆起,并在微博上写道:“10年前的那天,我发烧躺在家里,我同学打电话给我说张国荣死了,我骂他,说我虽然烧糊涂了,也不至于糊涂到这个份上,这样的玩笑开不得。后来晚上看电视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10年前,在北京,编剧史航正在出租车上,经过北京的灯市口,“一个师弟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我现在也还记得那时的灯市口的样子,像是定格了。”

  10年后,无论人们如何记得,也只能是回忆。

  Euplectella记得,她最喜欢张国荣和钟楚红、周润发演的那部《纵横四海》,“后半段,发哥回来后,他们一起去偷画,然后惩罚干爹的桥段,很有爱呐。”

  “后荣迷”(特指在张国荣去世以后才喜欢上他的粉丝)丹丹正和朋友商量要不要去香港的十年纪念演唱会。她记得,从上小学时候开始,姐姐的耳机里永远都是张国荣的歌,慢慢地她也开始喜欢这个人,也和其他粉丝一样亲昵地叫他哥哥。

  作为娱乐记者的何珊记得很多很多关于张国荣的事情:“他承认自己喜欢漂亮,就是爱美。所有跟他接触过的人都会知道他有多爱美。比如他那出霸王别姬,他可以几个小时不吃东西,就怕影响妆容。”

  在何珊看来,张国荣是一个很有个性、很忠于自己、很自我的一个人。“跟他同时代的人,刘德华、谭咏麟等,那时候的私生活都非常低调,张国荣却很坦白地公布了自己和唐唐的事情。他是一个很坦白,对自己周遭的人都很坦白、很坦率的一个人。他公开性取向差不多十年后,黄耀明、何韵诗才公开自己的性取向。现在大家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包容,就因为张国荣做过,为什么我不能做?”

  “其实我们本身就应该很坦率的做自己。但十几二十年前,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觉得明星就要有距离感。其实张国荣是一个超级没有距离感的人。”正是这种在当时的娱乐圈相当罕见的坦率,也为张国荣赢得了众多粉丝。

  “他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想不再拿奖,想退出演艺圈,想学山口百惠……这种自我的意识,到了最近,到了2010年以后才算觉醒。”何珊说,“为什么大家那么怀念他?其实是怀念那种很自我的人生态度。”

  怀念

  你看过那些街道吗?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下去该怎么办?你怎么选择其中一条来走?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海上钢琴师》

  那是黄金时代

  我们为什么怀念张国荣?

  10年来,每到此时,这个问题就会被问上千万遍。

  有人说,我们之所以怀念他,是怀念那个黄金时代。有人说,我们之所以怀念他,是为了缅怀自己迷恋他的那段青春。有人说,我们之所以怀念他,是因为他离开之后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巨星。还有人说,我之所以怀念他,是怕10年前的记忆慢慢被时间磨浅……

  如今,Euplectella也已经慢慢看淡了这种迷恋,她仍固执地喜欢着与张国荣同时代出来的那些人,比如王菲、林志炫、齐秦。“因为他们除了作为明星,还有吸引我的地方。林志炫对理想的坚持,王菲对自我和自由的坚持,都很酷!”

  而张国荣,与这些人一起,成了那些年娱乐圈的一个符号,一个时代的印记。

  影评人公子羽在他的电影笔记《时间的灰》中这样写道:“2003年4月1日,一代人再也无法寻找属于自己青春的坐标,不老的偶像,温暖的传奇。”

  乐评人邮差在谈起那个时代时如是说:“我们对那些巨星,那些曾经的流行符号的怀念,不止是因为其本人,而是因为对那个我们成长于斯时代的缅怀。”

  著名电视主持人、歌手梁永斌认为,张国荣为什么能够在大家心目当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除了他个人的造诣之外,“大家在那时候更能静得下心来去感受一些东西,现在可能比较浮躁。”

  再也不是谁的fans

  80后“奔奔族”庄周不算是张国荣的粉丝,但她也有过自己纯真的“追星”年代,她还记得10年前自己第一次追星的情景:

  “初三的时候,有一次狮子座流星雨,我在翻报纸的时候,流星雨的那篇报道背面刚好刊登了韩国组合东方神起去上海演出的照片。当时觉得,这5个人好好看啊!这个组合的名字也很威武!于是,开始对那张报纸爱不释手。现在想起来,当时的5个人,坐在板凳上,摆着当时看起来很帅现在看来很傻的造型,发型奇特,现在看来就是‘洗剪吹’5人组。”

  那是2002年,她13岁。

  然而,这种迷恋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学业的繁忙和年岁的增长,曾经迷恋过的明星们慢慢淡成一个记忆的影子,能想起来,却记不清楚他们的模样了。

  “那个时代没有网络,听音乐全靠磁带或者歌碟,很简单,没有那么多选择。而现在,就好像《海上钢琴师》里面,1900说,他为什么不下船,是因为害怕回到城市,城市里那么多条路,他不知道该选哪一条。就是这种感觉。”

  10年前的高中校园里,大家疯狂地迷恋周杰伦、SHE,可以课间倚靠在教学楼的阳台上,静静地听校园广播里放着他们最爱的歌曲,课本上贴满了关于那个年代最当红明星的照片贴纸,唯一的幻想就是能与自己崇拜的偶像见上一面。

  “那种感觉,相当于一个时代的印记。就好比你听周杰伦的时候会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听他歌的人、听这盘磁带的人太多太多。你属于他们之一,而且还会有一点点成就感,觉得我没有落伍。”

  年岁渐长,10年后,再碰到老朋友,也许不会再问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你最喜欢什么歌,你是谁的fans之类的问题。而真正被问起的时候,也只是想半天之后的哑口无言。

  你的偶像是谁?谁值得你崇拜?如今有谁能将答案脱口而出?

  庄周告诉记者:“我没有偶像。我一度还很困惑、很苦恼,专门问过我爸,你的偶像是谁?为什么别人都有偶像,我没有偶像?我爸的答案把我雷到了。他告诉我,他的偶像是马克思。”

  她还发现,上大学时,一帮同学去KTV,唱的是高中时候听的歌,读研之后,去KTV,还是高中那些歌,工作之后,去KTV,还是高中那些歌,“好像这些年大家都没听过歌一样。”

  或许是人心本爱怀旧,或许是那个年代实在太过灿烂,或许这十年的变化太快,我们来不及跟上这个时代的口味。至少在庄周已经放弃了现在流行的歌,“我只听纯音乐或者原创。我会渐渐地觉得现在的歌词都好浮躁,没有什么能吸引我的地方。尤其特别反感,打开一首歌,里面爱来爱去的。”

  说起现在的娱乐圈,Euplectella疑惑地反问记者:“现在的小明星都有谁呀? 我都好久没有看过新闻了,可以被喜欢的公众人物越来越少 。你们的同行不是说过了嘛,这是一个信仰崩塌的年代。”

  “去年跟姐姐去电影院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虽然评价很好,但是我一点也不激动。能值得花钱走进电影院去看的电影越来越少了。”Euplectella感叹道。

  “你仔细想想,你有可以尊敬可以模仿的人生榜样吗?”她继续反问,“所谓fans,是因为觉得这个人真的很不错,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得像他们一样好。你说,现在的这些明星或者政客或者文人,有什么值得让人可以说的?看看新闻也就过去了。所以大家纪念的不一定是张国荣,而是一个黄金时代。”

  在熟悉娱乐圈的何珊看来,张国荣那种自我、敢作敢当到现在还在影响整个圈内的人。“他对于很多他的朋友来说,他们都觉得这个人太闪耀了。我觉得这种闪耀就是来自于他的个性,能够做自己的人都会很闪耀的。”

  “大部分的艺人都是很小心翼翼地掩饰自己的缺陷,或者是很虚伪。真的,整个娱乐圈虚伪的人太多,他对于整个圈子来说,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合群的。”何珊说,“这可能也是他为什么退出演艺圈,以那个方式结束,就因为他不合群。”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尹深(实习)、邓志慧)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