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电 题:“一国两制”助澳门“桌子上唱大戏”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澳门人说:‘桌子上唱大戏——摆布不开。’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的实践证明,只要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晚在出席澳门特区政府欢迎晚宴致辞时,用一句澳门人熟悉的歇后语,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澳门这一弹丸之地过去十五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是习近平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莅临澳门,他对澳门的成就给予极高评价,说:“15年来,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长足发展,一个生机勃勃、安定祥和的澳门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我们对此感到由衷的喜悦和自豪。”
十五年前,一首朗朗上口的《七子之歌》把澳门接回了祖国的怀抱时,不少澳门人心怀忐忑,不清楚人生际遇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现在,从国家主席到普通民众,都在盘点这十五年来澳门的“变”与“不变”。
有的人说澳门没变,跑马、赛狗、博彩,一仍如旧,澳门还是那个中西方文化交汇之地;有的人说澳门变了,地大了,楼高了,人富了,澳门已是一个正在不断创造奇迹的“莲花宝地”。
这十五年,澳门人唱的这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戏不可谓不精彩。这主要归功于澳门特区政府以及全体澳门人民齐心协力,奋进拼搏的结果。但也不应忘记,中央政府与内地民众也是这出十五年大戏的参与者,既扮演了幕后支持者,也扮演了支撑其经济发展的旅游等行业的消费者。
“澳门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典范”的说法越来越成为共识,恰是这一前无古人的创举,使得澳门人在30平方公里的狭窄空间亦能挥洒自如,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首先,“一国两制”、“澳人自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使澳门人在被葡萄牙人统治四百多年后,第一次获得了在政治生活中担纲主角的机会,而过去连“跑龙套”的华人都很少,直到1997年,才有第一位华人在澳葡政府中担任司级职务这样的“配角”。
相比之下,回归15年来,澳门经历了3届特区政府、5届立法会。澳门人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如今管治他们的不再是一群高高在上的的葡萄牙人,而是可能在大排档吃“烧鹅濑”时打过照面的“自己人”。
其次,“一国两制”为澳门经济这出大戏长盛不衰提供了强大支撑。自由行以及中央政府给予澳门的框架性一揽子扶持政策(简称CEPA)等,为澳门经济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而内地市场也为澳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特别是近年正在大力开发的横琴示范区,不仅将成为粤澳共同发展的新契机,而且也必将为澳门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在回归前,澳门经济曾连续四年负增长。而回归十五年以来,经济总量增长8倍,年均增速16.2%,人均GDP8.7万美元,超过瑞士,排名世界第四。澳门政府的财政储备也由回归前的130亿澳门元,增长到今年的5000亿澳门元,增长了37倍。此外,失业率由回归前的6.73%,下降到目前的1.7%,人均预期寿命,从80.7岁,增长到85岁。
再次,“一国两制”也为澳门创造了在国际舞台上更多的“演出”机会。回归15年来,澳门的对外交往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给予澳门居民免签或落地签待遇的国家和地区由3个增加到112个,澳门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由23个增至39个,加入的国际组织由50个增加到了110多个,特区政府代表以中国代表团成员身份参加国际会议200余次,澳门对外签署的航班或民航协定由30项增至41项,适用于澳门的国际公约及修正案超过500项。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说:“15年来,澳门继续保有对外开放的格局并取得新的发展,特区在参加国际活动,促进国际交往,扩大国际视野及享有国际地位等各方面,都处于新的历史时期。”
澳门的十五年大戏,高潮迭起,之所以能大获成功,盖因主线明晰,从未偏离“一国两制”的大框架。今天,澳门已站在新的舞台,面临新的“剧目”,人们相信,澳门必会追求更大、更有特色的发展,打造一个族群和睦、宗教和谐、文化平和的社会,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内涵。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