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澳门青洲河边马路,一栋老旧住宅楼的底层东侧,一间车库的门缓缓打开,车牌号为MB—09—44的货车静静地停在车库中间。
这是一辆特殊的车。事实上,它是一座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所属的流动图书馆。随后这个“图书馆”驶出车库,到达黑沙环新街与东北大马路交叉处的东南角,停泊在两棵榕树之间。
马路两侧,高楼林立,人流如织。马路上,汽车与摩托车交响、轰鸣不已。站在几十米外看去,滚滚红尘间的这座图书馆,低调、渺小,极易被人忽视。
60多万人口的澳门目前共有14个公共图书馆,平均4.3万人就有一个。这些图书馆分属文化局与民政总署。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去年,新建的红街市公共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
如今,中央图书馆所属的7座图书馆已经全部开通全民网上阅读平台,但这座颇具“古风”的流动图书馆,于潮起潮落之中,仍岿然屹立。
近日,在黑沙环,记者走进流动图书馆,流连3个多小时,于这方小小的天地中,不期然沾得满襟书香,也得以管窥今日澳门人的阅读趣味乃至精神世界。
流动图书馆内仅有10平方米大小,高约两米,两侧书架贯通上下,一册册书码放得整整齐齐。工作人员只有两位,一名司机,一名图书管理员。这天当值的图书管理员是位兼职的女大学生。她坐在角落处的白色小方桌后,用一台笔记本电脑与一台条形码扫描器,处理图书的借阅与归还。
“总共2000多册的样子吧,每周都会有五六本新书上架。”她说,从中午开始到下午两点,已有四五人次来借书、还书。
一张巴掌大小的卡片显示,流动图书馆的流动地图是:周一、周五在黑沙环新街,周二在巴博沙大马路,周三在路环蝴蝶谷大马路,周六在氹仔哥英布拉街。周四图书盘点和整理,周日休息。
扫描2000余册图书,第一印象,是书的品相普遍比较陈旧,显示曾经被频繁地翻阅。其次,图书来源相当多元,内地、台湾及香港出版的书均有,尤以台版、港版图书居多。书的品种,则以生活实用类与通俗读物为主,同时也不乏严肃文学与学术文化类著作。
一书一世界。仔细浏览各类图书借记卡上登记的借阅记录,澳门人参差多态的阅读趣味与背后的时代烟云氤氲而来。
大众流行读物如《盗墓笔记》《鹿鼎记》《懂得说话:打动人心的23个技巧》《幽默一笑过生活》,为流动图书馆借阅率的翘楚。《普通话情景口语》《普通话连续音变》则以不输给流行读物的借阅率,折射了时代的轨迹。
近年来,澳门提出将建设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平台的发展目标,同时,澳门与内地省份的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这些因素,无疑催生了澳门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曼斯菲尔德庄园》《红楼梦》《西游记》《图说时间简史》等,都有很高的借阅率。通俗与经典齐飞,文化与科学并重,如此丰富的阅读光谱,让爱书的记者满心欢喜,也对有“文化沙漠”名声的这座城市开始心生敬意。
不知不觉间,暮色已然苍茫。告别流动图书馆,于人车鼎沸之际,回望这沉静的一角,再看手上澳门中央图书馆10—12月份的馆刊《城与书》,不禁肃然。这是一本书卷气十足的刊物,封面专题是“守护图书馆”。
(据新华社电 记者张修智)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