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港澳

“与澳门特区同成长”征文

我与澳门的缘份

刘性仁

2014年05月16日09:58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

    今年,我们将迎来澳门回归祖国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5周年。为了庆贺和纪念这一个重要的日子,本网将刊登与澳门《九鼎》月刊社共同举办的征文“与澳门特区同成长”,期望借此回顾15年来,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方针指引下,澳门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展望澳门和祖国美好的未来。

    澳门自开埠以来就是莲花宝地,人杰地灵。回归祖国15年来,经济起飞、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文化多元,相信有许多感人故事、难忘经历、独特体会、深遂思考蕴藏在广大澳门民众和海内外读者心间。

  

    一个因缘际遇下,我与澳门结下不解之缘,对于澳门这片土地有一种浓厚的情感及难以言喻的感觉。2007年暑假,我有机会到澳门理工学院担任研究助理,那两个月里,除了对澳门的历史、文化和制度有所认识,更深深地被这个城市吸引,见证了这个城市的进步与特色。

    自此之后,我陆续参加澳门所举办的各项活动,承蒙当地学者及刊物编辑的指导,让我更深刻地体验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澳门风情;加上之前在北京大学求学的专业是研习港澳基本法,自然对澳门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偏爱。

    台澳之间的交流由来已久,在陈水扁执政时期的“澳门模式”就是台湾当局所力倡的模式,澳门具有独特的中介角色,进而具有两岸关系的前导地位。澳门学生在台湾的数目更是十分庞大,笔者所任教的中国文化大学,不仅澳门同学众多,澳门重要人士也相继来访,还有公务员来台交流。文化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在台首屈一指,对于台澳研究发挥出重要作用和影响。从认识澳门之台澳视讯课程教学,到两届台澳文化论坛的举办与研讨,以及各项研习班的设立和研习活动举办,在在使台澳关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见证回归后的澳门百尺竿头的进步与繁荣。

    “一国两制”下的澳门,回归15年来创造出具有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吸引大中华地区游客到访和流连。一个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澳门,在社会主义理论的引导下,少了两制的冲突,多了一份和谐的景象,澳门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让人印象不深刻也难。

    “澳门历史城区”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一项殊荣;行政长官2012年4月26日在立法会提出为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创造更多的条件;大陆当局更在“十二五规划”中纳入澳门发展,并明确表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多元的娱乐文化,包括各项表演、艺术活动及展览,为澳门带来利基;中西文化特色的建筑,更是将当地特色融入其中。中国特色加上葡式风格,充满东方与欧洲文化特点,都是澳门宝贵的资产,也是笔者深刻的记忆。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5周年,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不少,举凡天然条件诸如面积细小、马路狭窄、交通紧张、住房不易、劳力不足等缺憾,软件方面的服务业质量有加强改善的空间,对于各方人才的延揽以强化竞争力,公民意识及自我文化认同仍需提升,以及澳门的环境借鉴珠海经验,等等,虽然挑战目前尚未完全克服,但从15年发展的轨迹中,仍可看出澳门蜕变的一面。

    15年来的澳门,从新生到成长,可以看出是一个以服务业为导向的城市,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为标杆,并享有金融、交通、科技信息等优势。目前较为欠缺的,恐怕还在于观光业质量与创意。全球化下的澳门,对于外国人认识中国,无异提供一个好的窗口。对于澳门的期许是,好了还要更好,观光业不应只吸收大中华的旅客,而是应当面向世界。面对新加坡和日本等地博彩业的挑战,澳门必须自我创新,在发展中不能只靠特区政府的力量,必须结合更多民间的资源,齐心为未来打拼,创立属于澳门的独特品牌。

    我爱澳门,是特殊的经验,也是一种期待。15年来的变化,我虽然无法完全见证参与,但许多甜美的回忆烙印在我的内心,曾经在妈阁庙许诺,期盼台澳关系和友谊长久深厚。愿上天眷顾这座充满精彩的城市——澳门!(台湾 刘性仁)

分享到:
(责编:郭筠(实习)、郑青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