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是我们的最坚强后盾”——澳门背靠内地纾公共治理之困
中新社澳门12月12日电 题:“国家是我们的最坚强后盾”——澳门背靠内地纾公共治理之困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王凯
回归20年,澳门以“一国”为基,发挥“两制”优势,面积3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居民收入最高的地区。背靠内地,澳门特区存在于公共治理、社会民生领域的一些难题逐渐得到纾解。
通关耗时较长,几乎是澳门居民从小就有、往返内地与澳门的经验。当下,伴随港珠澳大桥通车,澳门、广东创新通关模式,旅客往来效率大幅提升。
大桥西侧崭新的边检大楼内,一名旅客仅使用入境方证件即可完成出入境两地通关手续,自助通道的三道“门卡”只需15秒就可通关,港澳及内地的电子支付软件均可在大楼内使用……种种技术应用、合作措施为查验提供极大便利。
图为11月21日,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副警司戴良鹏就相关问题接受内地记者集体采访。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两地开展合作查验,我们是全国首创。”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副警司戴良鹏向到访的内地媒体介绍,查验通道在澳门与内地联检大楼连接线上,更能体现“一国两制”下的通关模式创新。澳门与内地出入境管理部门之间高度信任,让“两地一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落为现实。这种模式还将推广至横琴口岸、青茂口岸等地。
今年6月,《海关总署与澳门海关共同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作安排》在澳门签署。可以预见,今后两地交通运输、人员往来、经贸活动将更为方便。
澳门上世纪80年代拥有第一所大学,目前已设立包括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在内的10所高等院校,教育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但高教人才培养的局限,仍是教育界人士的共同关切。
图为11月18日,澳门特区高等教育局副局长曾冠雄就相关问题接受内地记者集体采访。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特区高等教育局副局长曾冠雄指出,课程设置的限制和缺陷尤为突出。现在,约一半高中应届毕业生离澳升学,内地院校是首选。“每年内地院校为澳门提供1000名保送生名额,有约2000名学生前往内地读大学。”
图为11月18日,澳门特区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就相关问题接受内地记者集体采访。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介绍,中学教育方面,特区政府与内地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合作出版初高中地理、历史教科书,截至当前全澳使用该教材的中学已逾九成。双方还在开展《小学常识》《中国语文》《普通话》等教材的编制工作。
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澳门养老事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2019年初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探索澳门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图为11月20日,澳门特区社会工作局副局长韩卫就相关问题接受内地记者集体采访。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澳门的许多长者来自广东,他们有意愿回到大湾区养老。这是未来的一个大项目,目前许多工作已经铺开。”澳门特区社会工作局副局长韩卫介绍,今年大湾区内九座城市签署了长者服务合作协议,当前这一工作处于收集服务对象信息阶段。
图为11月20日,澳门特区卫生局副局长郑成业就相关问题接受内地记者集体采访。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特区卫生局副局长郑成业补充道,老人到大湾区养老,医疗问题最棘手。2019年特区政府开始在珠海横琴为愿意到此养老的澳门长者购买医疗保险,以此作为试点。
澳门半岛西侧的内港海旁区地势低洼,尤其2017和2018年受台风“天鸽”“山竹”侵袭、影响格外严重。为长远解决水患、防洪抗涝,澳门与珠海两地政府已达成意向,未来将于共管的湾仔水道修建挡潮闸。
图为11月21日,澳门特区土地工务运输局局长李燦烽就相关问题接受内地记者集体采访。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特区政府2015年就此开展前期调研,2016年委托内地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方案比选和科学论证。土地工务运输局局长李灿烽说,澳门一侧地势较低,水患比珠海段更为严重。经内地与澳门科研机构论证,挡潮闸的环评将参考内地标准,运营管理同样需要澳门与珠海的高度合作以保障域内安全。
中央对于澳门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澳门与内地多个省份的通力合作,助力澳门走过不平凡的20年、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近日表示,广大澳门特区同胞对未来最大的信心在于,“国家是我们的最坚强后盾,能够支持澳门发展”。(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