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澳门培正中学校长:习主席说,澳门的教育办得不错

人民网赴澳门特派记者 赵强 鲁扬 刘洁妍 赵铎
2019年12月14日08:33 |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小字号

澳门培正中学高锦辉校长(前右一)与学生们参加升旗仪式(人民网 鲁扬摄)

每个工作日的7点40分左右,高锦辉都会出现在学校操场,同学生们一起出早操。这个习惯,他坚持了20多年。

高锦辉,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在澳门培正中学工作了36年。2007年,高锦辉就任培正中学校长;2012年,荣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教育功绩勋章。

澳门培正中学始于1899年的广州培正学校,位于澳门半岛的高士德大马路,是一所私立学校, 1938年因躲避战乱迁至澳门。目前,学校有70多个班,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今年恰逢培正建校130周年。在学校大门口悬挂的校徽上写有澳门培正的校训“至善至正”。

“至善至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我相信,“至”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我们要很努力去做。只有不断地追求,做得更善、更正,才能够有进步。”高锦辉校长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

高锦辉校长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记者 赵铎摄)

“北大、清华,都有我们的学生”

采访中,高锦辉校长毫不掩饰对培正中学的自豪感,“我们有很多澳门第一,有一些也是全国第一的”。他特别回忆起今年9月10日作为澳门教育界的代表,前往北京参加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情景,“教师节那天,我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习主席握手了,他说,澳门的教育办得不错”。

今年9月,澳门培正中学以《新时代下万众创新理念落户基础教育——澳门培正中学STEM融入正规课程之实践与推广》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学校凭借这个拿一等奖的,”高锦辉告诉记者。

STEM是指Science(科学)、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四个元素。培正中学于2012年启动教育改革,以STEM为教学理念,并通过理论、实践、创新及逻辑思维的训练来培育创新科技人材。 

高锦辉校长向人民网记者做介绍(人民网记者 赵铎摄)

谈及培正的毕业生,高锦辉面露喜悦,“近年来,培正的学生基本是100%升学率。内地的北大、清华,或者是人大,上海交大,都有我们的学生,接近20%的毕业生可以考进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

“这些都是回归之后发生的”

在高锦辉看来,培正中学20年来取得的成绩,与澳门特区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分不开的。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贯彻落实“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积极推动澳门的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从2007/2008学年起,澳门全面实施从幼儿园至高中共15年的免费教育,并加大对教育的资源投入。1999年,澳门基础教育的财政预算只有10亿澳门元,2018年这一数字超过了70亿。“这个数据不断地变化,加大教育投入,包括15年免费教育,这些都是回归之后发生的,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完成基础教育。”

高锦辉说,除了教育覆盖面扩大,澳门特区政府还鼓励学生与内地及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师生进行交流,开阔视野,“特区政府投入很多,鼓励学生走出去,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到不同的国家,去参加不同的比赛。这都是澳门回归之后,在过去十多年来做了很大量的工作形成的。”

实际上,包括大湾区高校在内的内地许多大学,已经成了澳门高中毕业生的热门选项。从2016/2017学年开始,内地更成为澳门本地学生外出升学的首选地。 “以200个毕业生为例,四年前,培正大概只有21个学生到内地升学,但是三年前开始,我们到内地升学的人越来越多,从50多、60多,到今年可能有70人左右。” 高锦辉说。

“追求学生个性化教育”

担任培正中学校长的同时,高锦辉也是澳门大学的校董。他认为,回归20年来,澳门教育整体上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就大学而言,目前在澳门高校任职的老师数量有3000人左右,学生3万多人。此外,就业居民的平均学历也显著提高,“回归初期,完成高等教育的就业居民比例大概只有12%,到现在已经达到38%”。

在高锦辉看来,文化是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培正中学开设有中华文化课,并在高中阶段开设历史时事课程, “没有固定教材,就看最近世界上或者临近地区,甚至是澳门发生的事情,再看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发生的原因是怎么样,报告是怎么样,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可以借鉴的。”高锦辉说,这样学生听起来感到有兴趣,而且会开拓他们的思维,今后遇到事情也会有一个判断。

澳门回归20年来,培正中学一直在追求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为学生和老师搭建不同的平台,“如果我们用同一个课程去教授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非常痛苦的事。”高锦辉表示,未来,培正将继续向个性化教育发展,这已成为培正人共同的理念。

(责编:刘洁妍、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