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更多机遇 踏上更大舞台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报道之三
回归20年,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澳门特区迎来一次次发展机遇;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澳门创业者站上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
在澳门创业,曾经是一个容易被外界误解为有点“傻”的决定,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澳门年轻人愿意尝试更多可能,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正在澳门兴起。追梦路上,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印记。
梁灿光:回归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杏仁饼、花生糖、蛋卷、猪肉脯……走在澳门著名景点大三巴牌坊附近的老街,诱人的食物香味扑鼻而来,一家挨一家的手信店里,挤满了提着大包小包的游客。
广东话里的“手信”泛指旅游带回来的特产和纪念品,在澳门则多指特色食品。在这条仅有50米长的“手信一条街”上,拥有7家店铺的“钜记饼家”是游客绕不开的品牌。从一家只有2个员工的“走鬼档(流动摊位)”,到如今在澳门拥有二十几家分店,钜记饼家创办人梁灿光感受最深的,就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所发生的变化。
1997年,28岁的梁灿光不顾父亲反对,借钱在清平直街开了第一家店铺,可梦想中的红火却迟迟没有到来。
“那几年可能是澳门最乱的时候,哪像现在这么繁荣、安全。”当时,澳门治安不靖,黑社会势力猖獗。梁光灿回忆:“我不光被打过好几次,店铺还被恶意纵火,甚至有货车挡在我的店门口,就是为了不让我做生意。”
生意冷清,梁灿光唯有继续经营“走鬼档”贴补店铺。熬了两年,终于等到澳门回归,钜记也迎来转机。“特区政府开始整顿黑社会,社会环境变好,我们的生意也慢慢走上了正轨。”
对于很多像梁灿光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澳门回归后,原本相对闭塞的经营空间从此变得开阔起来。2002年,梁灿光率先在大三巴斜巷开了第一家手信店。第二年,中央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澳门旅游业日渐兴旺,络绎不绝的内地游客为梁灿光带来滚滚财源。
“国家开放‘自由行’,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梁灿光笑着说:“内地游客源源不断地涌来,生意好得忙都忙不过来。”
2019年2月6日,澳门“手信一条街”上游人如织。(IC Photo版权作品,请勿转载)
澳门是一座旅游城市,游客数量就是澳门经济的晴雨表。回归后,澳门入境旅客总数逐年增加,由1999年的744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3580万人次。其中,内地赴澳门旅游人数从163万人次增至2526万人次。如今,在港澳开有32家店铺的钜记饼家,内地游客已经成为其主要客源。
去年,港珠澳大桥通车。这条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将澳门与珠海、香港三地相连,让“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也为钜记带来崭新机遇。“大桥一开通,我们的生意就上升了两成。”梁灿光表示,交通方便,就有更多游客会选择到澳门游玩,买点手信,“这让我们受益很多”。
随着时代的变化,梁灿光和同事不断开发符合潮流的新产品和新口味,但对于好原料和高品质的坚持从未改变。“当年创业时,很多人批发行货回来换个包装再卖出。”梁灿光说,这样当然方便省事,但产品的质量却由别人决定。“钜记从开第一家店卖花生糖、杏仁饼,到现在有300多种产品,一直坚持自己生产制作,在每一个环节上从严把关。”
几年前的一次“意外”,梁灿光仍记忆犹新,当时一批价值几十万元的花生糖做好后却出现变质问题,只能全部回收并销毁。“有伙计不解问我,拿出去卖很快就卖完了,为什么要全部丢掉?我说,卖完了我的生意也就完了。”
入行几十年,梁灿光一直将工作视为乐趣,一门心思都在琢磨如何让自家的手信更好吃,更好卖。“拿杏仁饼来说,为了避免传统杏仁饼的苦味,我们改用大粒的加州杏仁,吃起来满口香甜。”他不仅亲身参与产品的改良和开发,连包装设计都亲力亲为。
“以前的梦想是到全世界开店,现在反而明白,我们做的是手信,是特产,只有澳门才是我们的根。”谈及未来,梁灿光的愿望朴素又真诚。“我们只有尽力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澳门,品尝我们的特产。”
胡智杰:特色文创O-Moon把 “澳门”带回家
“提起手信,从我们的爷爷到父辈都在送人杏仁饼,我们这代是不是可以来点改变?”澳门的手信食品行业一派欣欣向荣,具有本地特色的纪念礼品却不太成气候。2016年,胡智杰和朋友看中这一市场,萌生出开店想法。
曾是拳击运动员的胡智杰,从小对画画就很痴迷。退役后,他再次拿起画笔,将具有澳门标志性的葡式风格和纪念品相融合,和朋友联手打造澳门文创品牌O-Moon。“我们希望以本地设计为载体,把澳门的特色元素包装起来,带给游客不一样的纪念。”胡智杰说。
巨大的立体月亮悬挂在O-Moon店内,吸引顾客目光。(鲁扬摄)
来到O-Moon位于恋爱巷的店铺,记者立刻就被门口高悬的巨大立体月亮所吸引。定睛一看,月亮的纹理中还隐约露出大三巴牌坊的剪影。胡智杰解释说,“我们所有产品都像这个月亮一样,看似简单却在细节中渗透着澳门的独特元素。”他继续举例说:“像是我们店铺的装修和产品,大多以蓝白作为主色调,这既是葡萄牙人喜欢的颜色,也是青花瓷的主要用色,融合了中葡特色,也是澳门的特色。”
就连O-Moon这个店名也是暗藏玄机,胡智杰笑着介绍,“其实,我们的店名取自广东话‘澳门’的谐音,希望借此让我们的顾客记住澳门。”同时,也寓意着顾客购买O-Moon的产品,就将“澳门”带回了家。
大三巴牌坊、葡式蓝白瓷砖、石仔路、花公鸡……这些澳门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胡智杰笔下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一款款兼具设计感与实用性的精美纪念品。“将艺术融入生活,让手信不只用来欣赏,还可以成为日常用品,”胡智杰说:“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澳门特区政府近年推出“文化产业基金”、“文化创意产业系列补助计划”等政策,大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胡智杰的文创店正是其中的受益者,“特区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胡智杰坦言,除了申请文化产业基金的资金支持,特区政府还为他们提供机会,让文创元素在体育盛事中“大展拳脚”。
“比如我们参与了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和澳门龙舟赛的纪念品设计,扩大了我们的知名度。有了这些难得的机会后,也为我们与其他国际品牌合作打下了基础。”胡智杰说。
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文创品牌,富有创意的同时保留了澳门地道特色,很快就打响名气,成为“手信界”新宠。然而好景不长,突如其来的“天鸽”风灾将一切化为乌有。
“可能很多人认为,拳击是一项很暴力的运动。但对我来说,拳击意味着被打倒也要爬起来再次面对的勇气。”面对一片狼藉的店铺,胡智杰并没有气馁,“我们很快就重整旗鼓,再次出发。”
现在,胡智杰的文创店已有4家分店,兼有多个零售寄卖点分布在热门旅游景点。除了饰物、卡包、冰箱贴、充电宝及小摆设这些针对游客设计的特色纪念品,还面向澳门本地人开发生活用品,以及为本地传统饼家重新设计包装,事业蒸蒸日上。
“澳门游客持续增长,机会肯定是多了,但挑战也变大了。”胡智杰相信,奇迹只能靠自己创造。“我希望和澳门一起继续成长,未来还会有更加精彩的20年。”
陈天蓝:在横琴踏上追梦之路
与坐落于珠海横琴岛的澳门大学一路之隔,有一片多彩玻璃外墙的建筑群格外亮眼——那便是集聚一批创新企业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也是澳门青年陈天蓝追梦之路的起点。
“创业谷位于珠海横琴,一方面离澳门和澳门大学很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澳门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和业界资源、上下游厂商的对接也很方便。”珠海市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天蓝介绍道:“更不用说,园区为我们提供了政策、法律、融资等各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对像我这样的澳门创业者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大湾区内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陈天蓝正是大湾区产学研合作的先行者。
陈天蓝(中)和公司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8年,澳门大学博士毕业的陈天蓝和和搭档进驻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注册成立迪奇孚瑞,这也是澳门大学首次入股毕业生团队创立的公司。
“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我们将研发多年的技术成果从澳大带到横琴,进行产业化孵化。”陈天蓝说:“澳大实验室的教授们仍作为技术顾问,和我们一起探讨研发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这个项目。”
“利用数字微流控技术,我们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基因检测设备及其配套芯片,可针对医疗诊断、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等领域提供简单、快速、平价的检测方案,有效替代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大型专业设备和专业操作人员。”
换句话说,陈天蓝和他的团队将一座生物实验室“搬”进了一台便携式设备里,对比操作难度大、场地要求高、检测耗时长的传统基因检测方案,大大减少时间和人工成本。
“目前研发阶段已近尾声,生产渐趋稳定,市场推广将是公司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难题。”陈天蓝坦言,由于医疗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计划首先打入非医疗市场,比如水产养殖业。
“针对水产养殖业病原体快速检测,我们研发的设备和芯片可为养殖户提供及时可靠的预防监测和疾控处理。”陈天蓝介绍:“我们已和中山一家虾厂达成合作,定期收回反馈,不断验证产品。”
受益于大湾区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氛围,公司成立一年多,“从实验样机的研制,到针对不同场景的验证,再到如今在水产病害检测方向的合作,都见证了公司的不断成长。”陈天蓝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早日实现落地,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延伸阅读: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报道之一:拳拳赤子心 悠悠爱国情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报道之二:澳门是我家,我们都爱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