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一方面致力巩固传统四大支柱产业 — 金融、旅游、贸易及物流和专业服务,另一方面则推动六项香港有明显优势的产业的发展,以扩大经济基础。
这六项产业为:
·文化及创意产业
·创新科技
·检测和认证
·环保产业
·医疗服务
·教育服务
文化及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 |
创意 |
香港是个多元、包容的大都会,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土壤。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的电影、电视、音乐、广告及设计等产业已处于亚太区的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香港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蓬勃。
特区政府在2009年成立“创意香港”办公室,致力建立与业界的联系,协助业界拓展市场。透过“创意香港”的支持,不少创意计划得以落实,办公室亦促成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和来自美国的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于2009年及2010年分别成立,为香港培育创意人才。
政府锐意把市中心一幅毗邻海旁的土地发展成与小区紧密连接的文化艺术区,称为西九文化区。文化区位于景色宜人的维多利亚港旁,将汇聚各式各样的高水平文化设施,包括剧场、戏曲中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音乐厅及演奏厅、大型表演场地、展览中心及艺术教育设施等。带领香港走在世界文化艺术舞台的最前线。第一期预计由2015年度分阶段落成。
创新科技
香港科学园 |
数码港 内景 |
香港具备优良的软件和硬件,以及健全的法制,支持应用科技研发工作的发展。
位于沙田的科学园是香港创新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旗舰,为应用研究发展提供设备和服务,汇聚专才。自2001年成立后,共有300多家科技公司进驻,涉及领域包括电子、资讯科技、电讯、生物科技、精密工程及绿色科技等。科学园现正展开新的扩建计划,完成后将可提供额外10万平方米的楼面面积,令整体楼面总面积增至33万平方米,大大加强香港科研发展的硬件设施。
特区政府同时透过财政资助,加快科研成果转移应用和商品化,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并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试用本地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
随着国家踏入“十二五”规划时期,香港会加强与内地的科研合作,鼓励香港科研人员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配合国家发展。其中一个合作项目,便是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香港的12间伙伴实验室提供营运资助。
检测和认证
检测与认证-试验 |
检测与认证-珠宝 |
特区政府于2009年成立香港检测和认证局,加强推动检测和认证产业的发展。该局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既从整体上提升认可服务的水平和增强行业的竞争力,亦在中药、珠宝、食品及建筑材料四个选定行业开拓新商机。
香港的检测和认证业凭借其专业水平、诚信和对国际市场的认知等优势,一直为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制造和出口的产品提供大量的检测服务,令买家对产品的质量更有信心。《CEPA补充协议七》容许香港的检测实验所参与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检测工作,有利两地检测和认证行业的进一步合作。内地可加强利用香港的服务,以支援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环保
香港的环保-新能源汽车 |
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加强保护环境和应付气候变化的急切需要,以及所有人对生活模式和质素的更高要求,绿色经济和绿色科技是全球趋势,也是具潜质的商机领域。
香港环境技术服务企业在环保项目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环评及环境工程咨询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善于把环保技术商业化。
香港正发展多项与环保有关的新产业,如电动汽车、新能源科技、建筑物能源效益产品等,并通过多项政策措施及提供经济诱因,鼓励私营界别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特区政府于2010年通过《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为建筑物订定最低能源效益标准,并自2010年起实施“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为节能工程及电机业界带来更大商机。
医疗
|
|
香港拥有优质的医护专业人员、先进的设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以及严谨的中医药规管制度。
为加快医疗产业的发展,特区政府已划定了四幅土地发展私营医院,并积极推动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的研究及发展,以及发展药物临床试验,推动药业和生物药业的发展。
此外,特区政府亦积极发展中医药行业,以“循证医学”的概念,引入科学化的鉴证机制,推动中医药规范化。当局现正推行“香港中药材标准”研究计划,以期为中药制订安全性及质量方面的标准。
自CEPA落实后,已有香港服务提供者到内地开拓医疗业务。内地和香港可透过更紧密的合作,互相补足,为两地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教育
发展教育产业的目标是强化香港成为区域教育枢纽的地位,为其它产业培养人才,吸引各地精英,提升香港竞争力,配合香港、珠三角及国家的长远发展。香港现有13所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所颁授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均获世界各地高等教育院校广泛承认,各院校的学术水平,亦屡获推崇。
随着“三三四”学制的推行,大学本科课程改为四年制,香港的学制与国际其它主要教育体系完全接轨。特区政府致力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和国际化,提供土地兴建国际学校及扩充现有院校,并设立基金,资助自资专上教育的发展,提升教与学的质素。
政府同时推出配套措施,如增加非本地学生入读港高校的名额、放宽非本地学生的工作限制,以及提供奖学金等,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港就读,并鼓励香港院校与内地教育机构在内地合作办学或进行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