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间不足300坪的服务处里,张贴着各类为新来港人士提供的信息。工作场所虽小,但这里是香港社会保持活力的一分子。
(摄影:杨牧)
【编者按】香港,是一个人口组成多元化的社会。过往数十年人口组成大部分来自新移民,他们整体平均年龄30岁。虽然近年新移民问题备受关注,但新来港人士仍被视为香港未来发展的生力军。香港有很多社福机构努力帮助新移民早日融入本地社会,香港新家园协会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协会成立于2010年6月,目前已发展6万名会员,并且通过各种活动,接触了32万多人次,在就业、就学等方面给新来港人士提供帮助。”刚刚忙完工作的香港新家园协会服务总监陈义飞先生在协会的九龙西服务处接受了人民网记者采访。
在这一间不足300坪的服务处内,十多名工作人员和义工正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人提供帮助。工作场所虽小,但他们是香港社会保持活力的一分子。
陈义飞介绍,协会的帮助对象主要包括从内地来港未满七年的香港居民、已经申请来港定居的人士和家庭(准来港人士)、持合法证件来港读书或工作的内地人士、合法在港居住的少数族裔人士。
“对他们来说,如果身边没有亲友,来港后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遇到困难如何寻求帮助。”陈义飞说,“我们与本地的多个社团合作,在各小区都有义工,新移民到港后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所在小区的义工联系到我们。对于一些不会主动接触社工的新来港人士,我们会电话预约、主动探访他们。”
陈义飞说,“从去年起,我们启动了‘大使’计划,邀请已适应本地生活的旧来港人士与义工一起,挨家挨户探访新来港人士,主动了解大家的需要。过来人帮助新来人,我们希望会员不仅是服务的使用者,也是爱心的提供者、接力者。”
根据统计数字,内地透过持单程证来港定居的人士总人数已超过85万,2017年将会达到126万。他们的不断加入,是香港不断发展、保持活力的生力军。
陈义飞说,一年前,协会申请到香港雇员再培训局的培训资格,可以为会员提供诸如语言、餐饮业、房地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培训。与10年前相比,新来港人士的学历整体上升,有14%是大专或以上学历,另外70%有中学学历。如果能得到再培训,他们一定能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除培训外, 协会还提供工作配对。陈义飞说,协会与商界有很多联系,可以为会员提供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岗位。此外,我们还与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合作,定期获得职位信息,然后主动介绍给会员。
“服务新来港人士和少数族裔的朋友是我们的使命。”陈义飞表示,希望能协助他们提升自身能力,尽早融入香港、服务香港、贡献香港。
对于协会未来的发展方向,陈义飞指,香港回归祖国已经16年,经济发展平稳,但由于两地在文化上存在差异,推进香港社会共融关爱将是协会未来关注的方向。“我们不但要帮助新来港人士适应香港,还要促进他们与本地居民和谐相处,促进社关爱共融。”(记者 杨成 杨牧 赵艳红 李智勇)
人民网记者走进香港系列报道之一:香港创新技术让莫高窟“活”起来
导读:香港,一直被视为亚洲“创意之都”。信息流通自由、法律制度健全、资金储备雄厚,让香港成为创意人才汇聚、创新技术诞生和创意产业发展的绝佳场所。人民网年度赴港主题采访的其中一站来到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这所学院创造性地使用数字3D技术,将谢绝公众参观的敦煌莫高窟220号窟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