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于香港:将“蜗居”进行到底--港澳--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住”于香港:将“蜗居”进行到底

2013年07月08日01:3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香港公共房屋楼高房间小,密集程度非常高。(摄影:郭晓桐)
香港公共房屋楼高房间小,密集程度非常高。(摄影:郭晓桐)

“80年代, 在香港用25万港币就能买下两室一厅35平米左右的房子;而如今,同样的房子售价已经达到330万港币了。”家住在于香港港岛筲箕湾的陈先生如是感叹。房价连番十倍的情况,在香港的各个地区并不罕见,高居不下的房价成了香港众所周知但又令人望而却步的特点。

即使房价再高昂,如何“安家”立业仍是每一个香港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今年采取多项“辣招”压低楼价,但人多地少、住宅小且贵、房屋供不应求等问题已是根深蒂固。“一时半会这房价也跌不下来很多,想省钱一家人就挤着住”,陈先生说。为了适应,为了居住和生活,“蜗居”成了无奈之举,但狭小的空间也催生了香港人有趣的高密度居住文化与习惯。

狭小空间“用到尽”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地方不大的家,这句歌词在香港得到了充分地体现。香港以“呎”,即英尺计算房屋面积,1平方呎相当于0.093平方米。据香港房屋署数据统计,香港的公共房屋中有80%小于430呎,最小的面积仅有100呎左右;50%的私人住户单位少于500呎。也就是说,大部分香港人居住于40至46平方米的一套房子中。而这样的面积,可能在内地只是一个客厅的大小,但在香港能住下一家四五口。

面对“寸土寸金”的现实,无论是住在特区政府提供的公屋、居屋里的中低收入者,还是住在相对高档的私人楼宇中的中产阶级,都被逼出了“用到尽”的本领。家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块空间能够利用上,双人床变成了两三层的“碌架床”,飘窗窗台做成了书桌甚至睡房。

刚嫁到香港的刘女士,就住在太和地铁站附近的狭小公屋里,夫妻俩、女儿和婆婆一家四口挤在一起。“因为孩子还在上K1班(幼儿园一年级),所以还不算太拥挤。”但刘女士说,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让木匠帮忙做了很多储物柜,床下、墙角、窗台附近,“不买大型家具,太浪费地方。少用的也不买,只有必备的家具家电”。

有趣的是,连香港家具店里的家具也顺应了“用到尽”的需求。在刘女士家附近的家具店里,一进门的地方便摆放着一款有组合柜的1.5米床。床下安装了四个衣物抽屉,而床头上方还装有约2米高的储物柜,而“这款很好卖,能储存很多东西”,家具店主推荐道。这不禁让人回忆起香港电视剧《缺宅男女》中的女主人公,从大房间搬到小房间后,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房间小,杂物就得向‘高空发展’”。

屋里屋外 大城小家

香港虽说人多地少,但并非每一块土地都用于建设楼房。据统计,香港土地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但土地开发率仅仅有23.7%,保留了大片的郊野公园和具有环保价值的地带。目前,为了解决香港市民的住房压力,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发展新界北部三个新城镇,但建设依然会以自然资源作为主要元素之一。

住宅区附近大片的绿化带,加上齐全的公共配套设施,使得小家之外的公共区域成为香港市民放松身心,享受便捷的好地方。也许住宅面积之小让人不堪入目,但走出家门后,花园、儿童游乐场所、小型体育场、社区中心、街市和巴士地铁站基本上都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之内。私人楼宇一般会设有高级会所,但即使是廉价出租的公屋周围,公共设备也一应俱全。“住公屋挺好,交通方面,去街市购物也方便。”住在太和公屋的刘女士说,她常常在夏天的晚上带着女儿到大埔公共游泳池玩水娱乐。

除此之外,与香港住房“牙签楼”、“筷子楼”窄小面积相比,香港的商场办公楼可谓是及其宽敞奢华。“不真的住在香港,你可能会误以为香港哪里都是这么宽敞的地方,”刚刚来到香港工作的上班族陈玲表示,“因为现在租的房间太小,很少把朋友邀请到家里,聚会都在外面,宽敞点。”

住在香港,其中的酸甜苦辣,前来旅游的旅客未必可知。即使住房问题天天登上香港各大报刊的头条,特区政府采取措施缓解压力,但香港大部分市民的“蜗居”生活还将继续。然而,在香港这所繁华的大城市里,香港人以极强的适应力,利用空间,善用公共设施,让狭小的房间成为了一个家。 (实习生 郭晓桐)

分享到:
(责编:耿聪、邓志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