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灯火阑珊的天津意大利风情区,徜徉于古朴典雅的古文化街头,品尝着津味十足的“狗不理”包子,与热情好客的内地学子朝夕相处了9天。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廖顺对天津的概括评价是:风景,淡浓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9天前,包括廖顺在内的20余名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师生,从香江之畔来到海河岸边,与天津大学师生一起,共同参加“和谐津港·青春飞扬”——津港两地大学生交流学习夏令营。
作为中国教育部2013年“香港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的重点项目,此次夏令营精心设计了“巍巍学府韵”、“国情社会观”、“前沿科技谈”、“津门低碳行”、“软件精英坊”、“传承发展行”等主题活动,希望通过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程序设计大赛等,提升“两地三校”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0几个小时不睡觉,做方案的经历令人难忘。”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刘瀚燊,参加了以“畅想”为主题的首届“和谐津港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创意竞赛活动。自称喜欢天津,计划在内地寻找就业机会的他,更注重与天津学子在专业技术、就业环境方面的沟通。
用功学习之余,营员们亦不忘走走逛逛,广交朋友。香港营员余嘉欣就在天津古文化街买了中国传统乐器“陶埙”,准备回家苦练技艺,在学校的新年晚会上演奏曲目《十年》;爱吃天津小吃“煎饼果子”的香港营员罗均儒,感动于天津学子的好客与热情,准备建立QQ群,互加“朋友圈”,希望大家虽身处天南地北,仍保持热络沟通。
“这些天,我们一起享受高温的‘烘烤’,一起笑闹着吃饭,一起拥有了太多不舍得忘掉的回忆。”香港学子王霄说,由于香港同学住得比较分散、上课又是“大课堂”,班级概念较弱,在这里,更能体会同学间的温暖,很舍不得,希望大家以后能再见。
夏令营辅导员、天津大学教师冯天强表示,津港交流活动为两地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多方位的交流沟通平台,开拓了两地大学生的视野,营造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值得提倡与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