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镇 香港新希望--港澳--人民网
人民网>>港澳

新市镇 香港新希望

令璞

2013年07月30日15:25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香港新界东北这一片广阔的土地,近年来由于开发新界东北的政策,成为城中焦点。该发展计划规模庞大、涉及利益广泛,遭遇重重阻碍。7月初,特区政府在综合各方意见基础上,公布了新界东北发展最后修订报告,我们看到,这一片未开垦之地孕育着新的希望。

翻阅历史,不难发现,香港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已经发展了大批新市镇。当年香港经济腾飞、大批人口涌入,于是当时政府决定在沙田、大埔等区大力发展新市镇。原本弹丸之地的九龙市区面积扩大,大量公营房屋将居民迁入,同时配以医院、学校、公园等设施,人们在这些新市镇安居乐业。由此可见,新市镇的发展从来都是香港解决住房问题的不二选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港府已经开始研究新界东北的发展潜力。但是,计划一度被搁置。直到2007年,特区政府行政长官重新建议发展古洞北、粉岭北和打鼓岭三个区域。新市镇计划历经三轮公众咨询,几经调整,最终剔除打鼓岭,仅发展古洞北和粉岭北两区。

然而,新方案一出台,就有粉岭北、古洞北、坪輋、打鼓岭居民团体表示异议;又有人将焦点集中在粉岭高尔夫球场;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被指持有古洞北的土地,再一次转移了人们视线。如果任由此类议题不断发酵,新界东北发展大计将再度搁置。再看看现实,这些年来,香港市区建设已处于饱和状态,人口将在未来30年增长140万,因此,开发新界东北刻不容缓!

月初公布的新方案一大特点是,公私营房屋为6:4的比例,这消除了一些人对于新界东北将发展为另一个“悲情天水围”的担忧。过去天水围将公私营房屋比例增至8:2,结果区内人口结构倾向低收入人士,令外界出现“贫民窟”错觉。如今,新界东北规划公私营房屋以6:4,贫富人口较为平均,不会发展为“富翁的后花园”,也不会发展为“悲情市镇”。

同时,新规划方案也注重在发展与保育之间取得平衡。古洞北规划区将高密度住宅,主要集中于市中心拟建港铁站500米范围内,建筑高度由中心向市镇周边递减,而新发展区边缘的绿色自然景致得以保留,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景观。约37公顷的塱原核心地带将划定为自然生态公园,作为整个新市镇的“绿肺”,新市镇居民可在区内体会乡郊生活,而原居民也只需多走几步就享受到城市生活的方便。

我们不能否认,该发展区的建设,也将面临征地赔偿、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政府妥善处理。之前香港中文大学一项调查显示,82.3%受访者赞成发展新界东北,说明该计划有强大的民意基础。不少新界村民也指出,有发展,才有进步;不发展,就会退步。只要特区政府评估好各类影响,妥善处理利益问题,只要香港各界齐心协力,新界东北新市镇一定会孕育出新的希望。

联系本文记者

陈典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潘旭海、邓志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