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港澳

CEPA补充协议十今签署 进一步助力港企内地拓展

2013年08月29日08:58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手机看新闻
来自香港和广东的官员及嘉宾共同为博览会开幕剪彩。 图片来源:大公网
来自香港和广东的官员及嘉宾共同为博览会开幕剪彩。 图片来源:大公网

人民网8月29日电 据香港大公网消息,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今天开幕的“转型升级.香港博览”上透露,CEPA《补充协议10》将于29日在港签署,有望逐步解决目前CEPA落实过程“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障碍。

参展港企也期待更多“小门”逐渐打开,为港企内地拓展逐步扫除障碍。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内地企业走向国际,从事专业服务的港企将过去几年主力开拓内地市场,转换成协助内企走向国际,力求“左右开弓”,捕捉更大商机。香港商会广东省会长林卫智在电话采访时表示,“向外看”是当下潮流,港服务业助内地企业转投海外,体现了粤港合作随时势而动。“内地移民和海外投资规模趋大,需要香港成熟服务行业的及时跟进和援助。”粤港合作模式亦从单一的“走进来”扩展到“闯出去”的两路并进。

自内地和香港2003年签署CEPA以来,直至去年共签署了9份补充协议。CEPA涵盖的服务领域由最初的18个扩大至48个,共338项政策措施。香港服务业跟内地企业可于多个领域互利互惠。昨日香港贸发局在广州举行“转型升级.香港博览”。曾俊华致辞时说,CEPA也会促进香港专业服务进入内地市场,和鼓励双方的专业机构进行专业人员资格互认,推动专业技术人才交流。

在CEPA框架协议下,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不断深入,但“大门开小门不开”的障碍一直存在,尤其是会计、法律、医疗等专业服务范畴,由于涉及实施标准、准则和资格互认等问题。即使领域实现了开放,香港专业人士要进入内地执业也面临着不少的难题。

大门开小门也要开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CEPA为粤港企业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但“大门开小门不开”已经不是政府之间的问题,更多需要行业协会发挥协调、引导作用。在目前还有争议的情况下,粤港企业联手拓展国外市场是一个思路。林江指出,这虽然不是新现象,但在广东企业走出去的新历史时期,粤港企业进行策略联盟不排除出现规模扩大的趋势。

事实上,近年广东省企业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对全球经济变化的挑战,企业必须拓宽环球视野及提升竞争力,才可不断壮大。香港贸发局副总裁方舜文认为,在这过程中,发展成熟的香港服务业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曾俊华指出,香港服务业可向内地企业提供可靠的检测和认证服务、优质的设计、品牌发展和市场营销顾问服务等,提高国际买家对产品的信心,为产品增值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转型升级.香港博览”是香港贸发局在内地主办最大型的香港服务业推广活动,曾俊华期望活动能够为两地企业搭建平台,一方面协助内地企业认识香港不同范畴的优质服务,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伙伴,另一方面推动香港优势服务业走进内地市场,扩大发展空间。

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介

根据CEPA及其三个补充协议,在货物贸易方面,从2006年1月1日起,内地对进口的所有原产于香港的产品实施零关税。截至2006年6月底,两地主管部门根据香港企业申请、确定原产地标准的1407个内地税号的香港产品已可零关税进入内地。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同意向会计、法律、广告、物流、航空运输、管理咨询、视听、医疗及牙医、银行、专利代理、文娱、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会议及展览、房地产及建筑、分销、仓储、货代、证券及期货、个体工商户、电信、信息技术、旅游、保险、商标代理、职业介绍所、运输(包括道路货运/客运服务及海运服务)、人才中介机构27个服务行业的“香港服务提供者”提前开放市场或放宽准入条件。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两地同意在贸易投资促进、通关便利化、商品检验检疫、电子商务、法律透明度、中小企业、中医产业和知识产权保护8个领域加强合作。

CEPA是在WTO框架内,一个国家两个不同关税区之间特殊形式的自由贸易安排,也是一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安排。同时,CEPA也是一项开放性的协议,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实习生 周琳)

分享到:
(责编:刘洁妍)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